德國《日報》記者感興趣的問題:在中國不能有批評的聲音嗎?中國共產黨擔心什么?現在中國的做法是批評可以,但只能到此為止。讓你向德國讀者推薦一部中國文學作品,你會推薦哪一部?
吳紅波,山東人,剛上任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前中國駐德大使。離任前,他接受了德國《日報》的專訪,面對尖銳的問題,吳紅波沒有避閃,坦誠回答。
德國《日報》問,你與孔子都出生在山東,你是儒家思想的擁護者嗎?吳紅波說,這要分析來看。
吳紅波提到孔子說的“制國用,量入為出也”時,德國《日報》記者說,這一表述十分切合歐洲現在的情況。
以下為對談。
“德國有些服務業不如中國”
德國《日報》:你自2009年任中國駐德大使。來德前,你有哪些先入為主的印象?
吳紅波:過去的印象有的準確,有的不太準確。比如,來之前我認為德國人民對二戰的認識是正確的,對錯誤的反省是深刻的;來德后我認為這個印象是準確的。
再比如,之前我認為德國是個發達國家,服務業一定很好,但是來以后我發現,你們有些服務業不如中國。
德國《日報》:你指的是什么?
吳紅波:我住的官邸一個水管崩裂,修了三次才修好。我們申請上網許可,要花一個多月的時間。我要改動一個門,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做好。這在中國是幾天就可以做完的事。
德國《日報》:我認為你說得對。
吳紅波:還有,我認為發達國家的社會治安應該是好的。我在柏林住,有些事情卻說明柏林的治安還有改善的余地。比如我們一位女外交官白天下班回家在使館附近大街上被搶劫了,一個中國留學生坐地鐵時iPhone被搶走了,至今未破案。
德國《日報》:這在北京也可能有吧?
吳紅波:但是在北京大街上,白天公開搶劫的事情我好像沒有聽說過。坐地鐵的時候有很多人在場,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搶走手機,這要是發生在北京,他根本跑不出200米就會被抓住。
不認為共產黨需要擔心什么
德國《日報》:此外,中國缺乏言論和新聞自由在西方也受到批評。在中國不能有批評的聲音嗎?中國共產黨擔心什么?
吳紅波:你知道中國有多少網民嗎?5億多,超過美國總人口。對政府工作提出建議、批評甚至譴責,每天都有。可以說批評的聲音在中國不僅存在,而且不少。
你的第二個問題,共產黨擔心什么?
2010年美國皮尤中心民調顯示,支持—中國政府的中國人占87%,換算成實際人口,超過10億人。如果一個只有30%40%支持率的執政黨都不擔心,那么一個政府有80%以上的支持率,當然更不需擔心了。
德國《日報》:如果說支持率高達87%、88%,那么中國執政黨完全可以說,沒問題,有各種批評的聲音就讓它們存在吧,不需要害怕和擔憂。可是現在中國的做法是批評可以,但只能到此為止;或者開放可以,也是到此為止,再多就不允許。
吳紅波:我們是以法律為準繩的,只要不違法,你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你要是觸犯了法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有些德記者經常表述,中國是一個黑暗的國度”
德國《日報》:你曾向《中國日報》抱怨,德國《日報》對中國的報道有失公正,涉華報道充斥著偏見。具體指什么?
吳紅波:有些德國記者報道中國時是有意識形態偏見的。例如經常使用這樣的表述:中國是一個黑暗的國度。
德國《日報》:什么樣的意識形態?
吳紅波:也就是說冷戰思維,凡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壞的,凡是與自己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都是不好的。比如,你們的一個內閣部長因為論文抄襲最后辭職了,有媒體說,中國對此會十分憤怒,因為侵犯知識產權是中國的專利。
再如,你們前一段時間發生過毒豆芽事件,有媒體說種子來自中國,大腸桿菌來自中國。還有一個電視臺,在法蘭克福書展的時候,利用我們一些普通參展商不懂德語,英文也不好,惡意對他們諷刺和戲弄。
所以我想,如果德國公眾每天看的都是這些,他對中國能有好印象嗎?
關于“冷戰思維”,吳紅波后接受國內《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又舉了個例子。
吳紅波:2010年我陪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參觀西安兵馬俑博物館。默克爾結束參觀走出博物館時,等候入場的數百名中國民眾高喊“生日快樂”!她很感動,走入人群問,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說,看報紙啦,你訪問西安這天是你的生日。
德國記者怎么報道呢?有位記者說,此刻默克爾找到了昂納克(前民主德國領導人)的感覺。這就將中國游客自發的生日祝賀,變成了有組織地給領導人“擦鞋”。
“余華的《兄弟》,可以看一看”
德國《日報》:如果讓你向德國讀者推薦一部中國文學作品,你會推薦哪一部?為什么?
吳紅波:我們古代有很多名著,如《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近代作家有老舍、魯迅、巴金等,當代作家就更多了,像王蒙、余華、莫言。
很遺憾,我們當代作家的著作絕大部分都沒有翻譯成德文,在文化上出現了一個嚴重的“逆差”。我希望能有更多中國優秀的著作翻譯成德文,推介給德國讀者。
我不懂德語,據我的同事說,作家余華的《兄弟》已有德文版,你可以看一看。
德國《日報》:故鄉對你意味著什么?
吳紅波:充滿美好回憶和溫暖的港灣。
在對吳紅波的訪問中,德國《日報》還關注什么?
①1897~1914年,德意志帝國占領了中國山東省的膠州島。中國人如何看待這段德國殖民時期?1903年,德國殖民者將啤酒釀造工藝引入膠州島,創立了青島啤酒,你喜歡喝青島啤酒嗎?
②你能夠想象中國在20或30年后參照西方多黨制和自由、公平選舉實行民主嗎?
③中國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也出現了資本主義企業家,他們通過經商成為百萬富翁。簡而言之,中國還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嗎?
④西方反復提及中國的人權狀況,這讓你神經有多緊張?
⑤你信仰什么?
⑥你和你的家人在“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成了受害者。你的一個姑父遭到毆打,你的父母坐了牢,而你自己16歲時也被送下鄉勞動。“文革”是一個歷史錯誤嗎?
⑦默克爾總理不久前表示,中國必須學習像德國人一樣保護知識產權,因為簡單的復制即是盜竊。這一表述讓你感到不快嗎?
⑧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有一種女權主義運動,他們認為男性應該給女性讓路,讓女性來掌控。在中國有類似運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