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海關走私、罰沒貨物可以“低價銷售”、
“內部渠道”、“悄悄處理”都是子虛烏有
團購什么的弱爆了,海關拍賣的罰沒物品會更便宜?
7月26日,在上海公共資源拍賣中心舉行的上海海關罰沒物資專場拍賣會更像名品折扣展銷會——拍賣物品包括奔馳、凱迪拉克、MiniCooper等5輛名車以及CHANEL、GUCCI、LV等名包,吸引了200Jk參加。
拍賣會上,45個標的被成功拍賣。令人興奮的是幾輛名車的價格。其中一輛2001年德國產4.8L奔馳轎車拍出了32萬元。據一位競買者稱,目前同款新車的市場售價在170萬元左右。五輛名車中,成交價格最高的是一輛凱迪拉克,為35.3萬元。
拍賣進行的同時,上海海關副關長卞祖耀等負責人在中國海關門戶網站與網友進行在線訪談。卞祖耀說,這些車輛均為個人偽造證件走私或超期未申報的。
拍品的底價由上海海關根據上海市價格認證中心估價確定,一般起拍價會低于估價10%左右。事實上,這些商品之所以看上去價格很低,與拍品包含的風險密不可分。
一名競拍者說,車輛都是打包出售的,好不好要看運氣,萬一遇到需要大修的車輛就虧大了。一旦拍賣成交就等于接受拍品的一切瑕疵及缺陷,而且在競價過程中,人們很可能頭腦發熱,導致較勁式的出價。
海關罰沒物資的拍賣與其他拍賣的不同在于,拍賣委托方即上海海關無需支付傭金,只由競買者單方支付5%的傭金。這是專門針對海關的優惠政策:在平常的拍賣中,買受人支付的傭金比例一般為10%。海關罰沒物資品種多、來源廣質地也是參差不齊。這是拍賣商品價格較低的另一個原因。
海關的罰沒物品拍賣會其實并不罕見,以上海海關為例,每年大約要舉行30到40場拍賣會。《新聞晨報》的報道稱,
近幾年公開拍賣的海關罰沒物資主要是電腦、高檔手表、名牌包、蘋果手機、電腦芯板等,這其中有不少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私自攜帶入境的,
這些拍賣信息都會被公布在各地海關的官方網站上。但對于本次拍賣,從拍賣公告中只能看出5輛車的品牌,對于車的出廠年份、新舊程度和箱包的品牌均沒有說明。
罰沒物品拍賣受到追捧并非孤例。2005年在北京,一次海關拍賣會吸引了400名市民參加,還有很多市民因為搶不到號碼而未能入場。在這場熱鬧的拍賣中,100把菜刀作為一個標的以1000元賣出。松下電視和諾基亞手機也很快成交——人們覺得拍賣的物品是“原裝”的,比較放心。
另一個流傳已久的錯覺是,一些罰沒物品會以極低的價格私下流通——不少人曾收到過類似的短信。《法制日報》今年5月的報道稱,所謂的海關走私、罰沒貨物可以“低價銷售”、“內部渠道”、“悄悄處理”都是子虛烏有。
與海關罰沒物品的拍賣類似,各地紀委主辦的涉貪物品拍賣也受到不少買家的追捧——在這種場合經常有機會收獲“真家伙”。2007年安徽省紀委主辦的一次涉貪物品拍賣會上,只有250個座位的拍賣廳放出的600個號碼牌在拍賣一天前已被搶光。這次拍賣的競爭極其激烈,金雞、金磚等貴重金屬制品均拍得高價,連一只無底價起拍的圓珠筆都以1200元成交。
可見,涉貪物品拍賣會并不是“撿便宜”的好場合——買家的心態往往耐人尋味。一些買家甚至預言,在以后的貪官物品拍賣會上,說不定還會看到本次拍出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