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率是什么?有關央行的新聞,估計一半和這個數字有關,幾乎每次都是調高或調低“0.5個百分點”,無論調高還是調低,經濟學家都會沒完沒了地解釋,越解釋越糊涂。
其實他的道理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商業銀行(如建行、工行、農行等)給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押金,為什么要押金給央行?
核心就在這里。最初是為了保證商業銀行不要搞短期行為,大家一定知道商業銀行是怎么賺錢的吧?是的,它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賺取“利息差”,給央行押金越多,它可貸出的錢越少,賬面利潤就越低,于是商業銀行總有貸款沖動。而交了押金之后,它就有一部分錢死活也動不了,萬一商業銀行出了“故障”,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的錢就從這里出。
后來央行們發現存款準備金率的高低的變動,還可以影響經濟走勢。通過調整這個數字,它們可以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
如果商業銀行手頭有100塊錢,央行規定的存款儲備金率是20%,就意味著他只能貸出80塊,另外20塊要存到央行。如果央行覺得經濟過熱,其表現是物價飛漲,就會調高這個數字,于是商業銀行手頭的錢就少了,就不能發放更多貸款,貸款少了,市場上的錢就會少,物價就可能降低。反之,如果通貨緊縮,經濟增長率下滑,說明市場上的錢少了,央行就會調低這個數字,讓銀行發放更多貸款,市面上流通的錢就會增加,就能促進經濟活躍度,給經濟加溫。
對了,這也是央行的收入來源之一。
復雜嗎?看起來不復雜,其實挺復雜,對央行行長來說,每調整一次不知要煎熬多少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