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現在,男人闖進女廁所,若非高度近視,就是變態無疑,倘被大伙瞧見,必定人人喊打。但是在民國某個時期,男人進女廁是常有的事。不信您翻翻1931年6月5日的《越華報》、1931年6月8日的《廣州民國日報》、1931年6月12日的《中央日報》,就知道我沒有亂蓋。
為什么民國男人常進女廁呢?集體變態?NO,集體近視?NO,誤闖而已。你知道,民國中葉以前,我們引以為豪的任何一個朝代,城市里的公共廁所都是男廁所,沒有一座是讓女生用的,以至于到了_上世紀30年代各大城市建起女廁所之后,愛犯經驗主義錯誤的男人們還一如既往地見廁就進,于是就鬧出很多尷尬來。
女生沒有廁所,那她們用什么解決問題呢?用馬桶。這馬桶不是抽水馬桶,是木質的或者鉛皮的糞桶,講究的糞桶上面還有蓋兒,不講究的連蓋兒都沒有。舊式民居里也沒有專門存放馬桶的私密空間,小姐們只能把馬桶放在自己閨房里。像《紅樓夢》里薛寶釵的蘅蕪苑、林黛玉的瀟湘館,聽起來非常雅致,實際上臥房一角都矗立著一兩只臭烘烘的玩意兒。小姐們脾胃弱,怕熏了消化系統,所以要讓丫鬟點上一支香,再掛上一道布簾子。豈但小姐,連丫鬟和老媽子都是用馬桶解決問題,因為大戶人家規矩多,廁所只供男人用,女人用廁所有傷風化。不信您去大觀園逛逛,住那么多人,只在東北角蓋了一小間廁所,劉姥姥、香菱和已經雌化的賈寶玉絕不會去廁所,她(他)們在園子里玩累了,懶得回房間找馬桶,就在假山洞里或者花樹叢中大小便,完了讓下人們集中打掃。包括民國前期的女大學生,像金陵女子大學的女生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女生,在宿舍樓里都是找不到廁所的,她們的“廁所”就是藏在床底下那只桶,以至于某些燒包且有錢的女生需要帶老媽子陪讀,這老媽子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小姐倒馬桶。
既然外面沒有女廁所,馬桶又只能在家用,出了家門可怎么辦?好辦,把馬桶帶上。像民國女影星陳燕燕,汽車上必帶的東西就兩樣,一是撲粉盒,二就是馬桶。陳燕燕老師的做法其實也可以被咱們效仿———像北京那樣堵的城市,在副駕位上擱一馬桶,絕對有備無患。
李開周
專欄作家,做過測量和預算,之后專職寫作,寫祖宗以及祖宗的衣食住行。如果把所有讀過的書拿來生爐子,應該足夠燒上好幾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