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麗江到瀘沽湖,再到香格里拉,沿著旅游線路開發大量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連鎖精品酒店。”當花間堂高級私人客棧(下簡稱“花間堂”)創始人張蓓講到這些時,謝君明被這種新潮的商業模式所吸引。曾在奧美廣告公司工作過的謝君明當初為花間堂提供咨詢設計服務,項目結束后,他的身份發生了360度大轉變,突然由乙方變為甲方,加入花間堂成為合伙人。
“一路上玩十天半月,如果抓住這部分客人,后面十幾天的行程都在花間堂的手上。這樣對顧客資源的利用是最大化的,連鎖的價值也非常大。”謝君明感嘆。但最終打動他的還是花間堂理念上的亮點,“常在城市工作,壓力很大,有一定經濟收入但會覺得很累。而在花間堂,想要孤獨時可以享受孤獨,想不孤獨時又可以融入花間堂的大氛圍。”
“精品酒店連鎖存在一片估值洼地,其實利潤空間非常大,這一點是不為同行所知的。”張蓓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透露。“如果選準區域,入住率和售價都不低的話,利潤空間蠻大。”花間堂在麗江古城的房價平均為600元,在昆山周莊的價位大致為1000元。
抓住各地政府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她采取的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卻不進軍城市。在旅游區開店有兩大成本優勢:第一,物業價格相對偏低,花間堂大多是將旅游景點附近的舊宅改造,不管從居民拿還是從政府手上拿舊建筑,都比城市里租金低;第二,當地用工便宜,電、水、能源價格等方面跟大酒店比也相較對低。
張蓓從1998年開始做酒店,曾為曼哈頓商務酒店集團副總裁。富有小資情調的她一直有開家精品酒店的念頭。“接下來精品酒店連鎖會是一種趨勢”,金鑰匙酒店聯盟的一位朋友給了她莫大鼓舞。直到2009年一次度假,她在麗江開下第一家客棧,將之取名為花間堂高級私人客棧。“我來是想體驗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節奏,但我一定要給身體找一個舒適的窩。我自己有這種需求,跟我一樣的人肯定也有這種需求。”張蓓就從這個角度出發開始做定位于中產階級的精品酒店連鎖。
第一家客棧開在古城麗江鬧中取靜之處,前門在古城里面,后門在可停車的古城邊上。“盡管位置有點偏,但絕大部分客人都是由外地預定過來的,所以門前的人流量不是特別重要,關鍵是讓客人出行方便。”花間堂會開車去機場接應客人。
“2007年時便有很多類似玩票的人在做精品酒店,直到現在能做起精品酒店連鎖、并且品牌特別鮮明的也不多。”在做花間堂業務梳理時,張蓓就被問道:“在麗江,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毫無疑問,是麗江古城中1000多家正在轉型中的客棧。
張蓓切入這份生意時,麗江大致分為兩類店。要么是夫妻店,要么是玩票的人做的精品酒店。“有一定品質的院子是有,但大部分人邊玩邊做。”而有資本又專業的人都去做了星級酒店。
有資本、有多年酒店經營專業度,又懷有開店夢想,這些成為張蓓的優勢。
跟當地有三五百間客房的傳統單體酒店相比,花間堂每家店體量都非常小,大概只有20間左右的客房,僅為競爭對手的1/10。但依然需要客房服務、前廳接待、后勤、工程、IT、財務等各種職能部門配合,這無形之中便讓花間堂的管理成本被抬高。
“在體量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客房的正常運轉?”這是花間堂需要攻克的首要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是采取“組團化”的管理模式。
所謂組團化管理方式是指在同一區域開出多家客棧,所有客棧共享分公司的資源。以麗江為例,在古城一共開10個院子,每個院子大概有20間客房,便有200間客房,從客房的體量上講相當于一個成規模的單體酒店,花間堂把單體酒店應該配備的管理、資源、人事架構、組織架構拆解開來,成立一家分公司,支持所有院子,每個院子只配備必要的前廳接待人員,整個麗江區域可共享客房服務人員。這樣每個院子標配的人員數量大大降低。
“調整下來,花間堂‘人房比’大概為0.5:1(未包含餐飲和分公司的管理人員),全部人員包含進去的人房比不到1:1。”據張蓓介紹,精品酒店的人房比從零點幾比一到四比一參差不齊。根據院子大小不等,每個院子一般配備6~9名管理人員。
“商務酒店有幾百間房間,比較容易按照入駐時間調節客房。但精品酒店因為容量少,會經常碰到一個問題,前面客人的離店時間跟后面客人入住時間相隔一天,這一天房間只能空著,所以將入住率做到很高非常困難。”花間堂的理想目標是將入住率提高到70%。
張蓓的第二家店開在2010年4月份,現在已有5家店開始運營。盡管后面幾家新店市場培養期比較短,但平均下來花間堂的入住率能達65%。
異地擴張是每家連鎖企業都要面臨的課題。在麗江古城組團的管理半徑僅有3.8平方公里。如果系統夠不到,人跑跑腿也就是幾分鐘;但在周莊或其他大的風景區里面,必須需要更高效的遠程管理系統。
“除了依靠比較完善的操作標準和管理系統以外,持續不斷地進行流程再造、改造、完善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張蓓舉例稱,花間堂從最初一間院子十多個人到現在調整完之后有六七個人,中間經歷了一段摸索過程。“我們一直在考慮怎樣讓管理和服務更合理化,同時節約成本。但花間堂畢竟還是精品酒店,服務不能缺失。”張蓓把跟客人間的交流提升到整套服務的制高點。
花間堂每進入一個風景區之前,張蓓都會考察酒店未來是否有足夠的成長空間,根據區域承載能力,考慮體量上能否容納一兩百間客房。“麗江可以容納250間左右的客房。”這是張蓓預估的承載量。去年花間堂開始異地擴張,走進周莊,目前20間房正在籌備當中。
花間堂的產品特色體現在:花間堂的品牌文化不變,但每個院子會有自己的特色,這些特色或取材于院子本身的人文歷史故事,或根據院子周邊相結合的題材定義一個主題。目前包括中醫世家、大西族編織、茶、下棋等多個主題。張蓓給周莊花間堂提煉的主題為:水鄉+古鎮+昆曲。
特色化的產品便產生一個難題,花間堂的“文化”到底如何復制?畢竟區域文化的差異性和每個院子的差異性均比較大。張蓓的解釋是:花間堂的復制性體現在硬件的復制和軟件服務的復制上。“文化復制的相似度蠻低,最后提煉出來的是靈魂。這種復制是有前例可循的,比如悅榕莊,不論走到哪里都有當地的文化特色,它的服務和關鍵硬件都是一樣。做一個活的酒店,文化傳承的復制是更難更重要的事情,這就是花間堂競爭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