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邊是惠普的節節敗退,另一邊卻是聯想逆勢增長、直逼PC全球第一寶座,這不由得引發了業界的猜想——近日,《福布斯》撰文稱聯想有理由收購惠普,這一說法引起業內跟風熱議,不過雙方當事人卻是你不情我不愿。
惠普仍太“硬”
10月4日,惠普股價暴跌12。96%,至9年來的新低。這緣于CEO惠特曼此前在年度金融分析師會議上宣布下調公司2013財年業績預期。“惠普的復興之路要長于我們所有人的預期,2013財年對惠普來說將是‘修整和重建的一年’,2015財年將為惠普‘加速的一年’。”
盡管惠特曼一直竭盡全力試圖讓惠普有些變化,但她執掌帥印一年多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了24%。惠特曼曾表示,“惠普不會變成一家純軟件公司,這是我們非常清晰的公司戰略。”
今年上半年,惠普宣布合并個人電腦業務部與打印業務部,以改善硬件部門的財務狀況。但從業務線上來看,惠普的傳統業務PC和打印機已經是夕陽產業,而惠特曼大力重組的企業業務,又表現不佳,這讓投資人沒有信心繼續等待。
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日前撰文稱,惠普要真正讓企業和股價走出困境,惟一的選擇只能是拆分,而考慮到該公司董事會糟糕的歷史表現,他們做出正確決定的可能性極為有限。
辛奈爾認為,任何硬件業務,只要其銷售無法迅速增長,無法賺取足夠的軟件研發所需現金,就應該果斷拋棄,越早越好。
顯然惠特曼不認同這種聲音。她認為惠普的問題是“可以修復的,但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做到”,同時惠特曼還確認了這家公司的戰略,她不僅將重塑PC業務,還將推廣打印機、云計算等一系列產品。
自今年1月以來,惠特曼已經將惠普的PC設計團隊規模擴充了一倍,達到60人。
聯想只捏“軟”
雖然包括《福布斯》在內的一些聲音提議聯想收購惠普,不過聯想控股公司董事長柳傳志表示:“決不會收購惠普PC部門,今后在IT企業的收購只在軟件和服務業。”
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智能手機不斷升級換代,加上iPad等產品的出現,致使PC這幾年的出貨量不斷放緩,出現下降的趨勢。10月11日,IDC和Gartner均發布了第三季度全球PC跟蹤報告,均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8%以上——聯想如果再投入精力去收購一個燙手山芋勢必會影響自身的發展。
而另一個聯想不會收購惠普的理由就是利潤問題。柳傳志表示,“要攻市場就要先打市場占有率,再爭取利潤。”多元化出擊的聯想,其戰略似乎也是在復制當年困境中PC的突圍策略,就是不顧一切先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了份額再考慮品牌或利潤。
雖然IDC數據顯示惠普第三季度全球市場PC市場份額為15。9%,排名第一;聯想市場份額為15。7%,排名第二位。但根據Gartner報告顯示,聯想已經成為PC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為15。7%,領先惠普0。2%。盡管這讓聯想有些尷尬是否應以第一自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聯想市場份額已經基本搶占成功,下一步就是如何獲得更大的利潤。
惠普如今已從原來的高科技企業轉成了普通的硬件制造型企業,陷入了產業極端的競爭。其實聯想和惠普也有同樣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中國的IT廠商來說,由于處在產業鏈競爭的低端,雖然規模比較大,但利潤和市值情況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利潤是迫在眉睫的。
《福布斯》撰文稱聯想收購惠普的一個重要理由是,聯想需要在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有更多露面的機會。但顯然,聯想已經在積極地靠自身拓展海外業務。10月2日,聯想宣布在美國開設個人電腦生產線,計劃在2013年初投入運營。此前聯想也不斷加大在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廣告投入。
綜合諸多跡象,筆者認為,盡管聯想最近幾年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并購,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惠普絕對不會成為聯想下一個收購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