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離我們并不遙遠。 在北京擁堵的街頭,只要搖搖手機就能叫來一輛出租車,還能實時看到出租車的行進路線。隨著智能終端、移動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虛擬和物理的結合呈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之間,融合感性想象力和理性工程所提供的新服務。在云計算的時代, 信息化已經不僅僅是信息發布、電子商務、網絡游戲那么簡單,而是正在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每個企業的生存方式。
信息化的第三階段
回顧企業信息化的演變,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孤立信息化應用和信息化系統的建設;二是通過SOA或者數據共享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共享并打通流程;三是通過互聯網和云計算實現企業對外業務接口的信息化。
云平臺是幫助企業實現內外業務能力的通道,它的特性與SOA類似,但SOA主要應用于企業內部流程再造,目標只是打通企業部門間的壁壘,讓信息和業務流程更順暢地運轉。而云平臺則是把SOA應用在互聯網層面的一個真實例子。
在互聯網的場景下,與云平臺對接的是眾多企業,它們之間存在著激烈的、不間斷的全球競爭。用戶在云平臺上有著多種選擇,這會驅使云平臺上的每個企業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云平臺上有廣闊的創業者和開發者作為服務創新基礎,各種新型服務內容和應用場景可以快速實現并推向市場。
因此,前兩個階段的本質都是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是“節流”手段,只有第三個階段才能夠幫助企業快速發展客戶、擴大市場,實現“開源”。總結起來,云平臺的價值在于:一是借助開放的平臺,基于互聯網建立業務關系,快速發展業務伙伴;二是導入平臺的業務伙伴可以基于自己的核心能力,開發出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地域的業務場景;三是提升業務效率,改進產品、服務質量,客戶體驗到的服務和產品交付速度將大大提升,而且業務的交付過程將更加透明。
現有的云平臺,比如微軟的Azure和華為的星河X(GalaX),功能已經逐漸豐富;在未來我們可以看到逐漸垂直化的功能平臺:支付平臺為不同的電子商務網站提供支付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為各種零售商提供網上商城;社交平臺為游戲開發商提供接入和用戶導入;電信增值服務平臺為內容提供商和服務提供商提供服務對接能力。建立這些平臺的,有的是大型企業,有的是創業企業;有的是傳統行業,有的是新興行業。這些平臺建設的目的,是成為行業里面的一個中轉樞紐,把各種行業能力通過互聯網管道開放給社會大眾。
把握云平臺新機會
云平臺是一片適合創意匯聚和孵化的“田地”,這個寬廣的平臺將打破地理、語言、文化和行業的屏障,在收集所有人的能力基礎上,集合群體的智能(collective intelligence)去創造新的可能。因此,云平臺成功的關鍵就是開放。
開放意味著公開、公正,各類型的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平臺中去。要做到開放,必須在技術和業務兩個層面發力。在技術層面,業界已經有許多成熟的接口規范,比如REST、SOAP等這些基于Web的規范,這是云平臺需要遵從并進一步擴展完善的。而在業務層面,平臺需要為使用者和合作伙伴提供一個低門坎的業務計劃以快速體現商業價值。
可以預期, 不久的將來,所有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會與云平臺發生關聯。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顧客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瀏覽商品并訂購了一輛車,這個訂單對應的產品尚未生產,于是通過云服務調用轉發到生產企業,該企業的CRM系統接到訂單后,觸發ERP流程,而ERP流程發現該產品的發動機沒有庫存,于是觸發SCM啟動一個供應鏈流程進行發動機供貨,該流程提交一個購買發動機的請求到一個B2B的平臺,接著該請求被一家發動機制造商獲取,被錄入該制造商的ERP流程開展發動機的制造過程。一切都被自動化了,制造商、分銷商、物流商分布在全球各地,彼此之間可能不僅素未謀面,甚至從未有過業務合作,但他們通過云平臺、互聯網開展了業務,在整個價值鏈上實現了各自的價值和合作共贏。
而從商業模式上看,云平臺的建設可能是自建云平臺,而更大的可能是與已有云平臺對接, 實現跨平臺的服務交易。無論是哪一種模式,企業要首先識別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業的決策者需要判斷企業是否可以從開放核心能力中獲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將核心能力以云服務的形式進行包裝。 在當今的形勢下,企業管理者如能夠重視信息平臺的建設,特別是面向云平臺的建設, 將大幅度提高企業成功的可持續性。
在云的藍海之中,全球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地大物博,應用需求海量且地區性明顯。同時,中國擁有良好的網絡基礎設備和先進的電信服務,在這完美的天時地利之下,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可以一展身手,創造各種應用來解決看到的和預料到的問題。 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遇的時機。
作者簡介
朱近之,華為IT產品線副總裁,負責為華為云計算及數據中心產品投資組合進行戰略規劃和合作生態體系構建。
加入華為前,擔任IBM大中華區云計算中心總經理,建立并發展IBM中國第一個全面投入云計算市場及產品解決方案的業務單位。
曾在國外IEEE期刊等專業期刊發表一系列云計算相關的文章。2011年主編出版書籍《智慧的云計算——物聯網發展的平臺》。
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牛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