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的上午,陽光灑在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下稱廈門婦幼保健院)內的婦產科泰斗林巧稚大夫潔白的雕塑上。在門診大廳的粉色的自助掛號機前,一位抱著孩子的母親正在用就診卡進行預約掛號。她用手指點擊了一下小兒外科門診及相應的醫生和掛號時間,大屏幕右側立刻顯示出相應醫生的候診人數、已掛人數、門診限額、門診位置。插入就診卡,確認點擊掛號按鈕,這位母親順利地完成了整個預約掛號的過程。
在福建省內,普通患者都可以像這位年輕媽媽一樣,手拿一張就診卡,在所有醫院通用診療,而且還能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貫穿一生的個人健康檔案。福建省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正在實現區域之間、醫院之間、醫院與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醫療機構與會保障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
IT提升醫療服務水準
根據記者了解,福建衛生信息化建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全面實現社保卡就診一卡通。目前,福建省社會保障卡能夠實現四大功能:首先,成為居民就診的身份識別,避免醫療信息差錯;其次,成為醫保(新農合)結算憑證;第三,可以作為居民健康檔案個人信息的索引,通過卡號進行信息共享;第四,融合了電子錢包的功能,可以實現醫療支付功能。福建省社保卡一卡通徹底改變了看病“一院一卡、一人多卡”的狀況。
廈門婦幼保健院是福建省“一卡通”建設的試點之一。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廈門婦幼保健院,病人通過醫保卡和市民健康卡就能實現自助掛號、自助預約和自助查詢醫院相關信息。其帶來的結果,不僅讓病人掛號輕松便捷不再排長隊,而且能對每一位出診醫生、出診單位時間精確核算,進行不斷地動態測量。2012年,廈門衛生信息網開展了一項在線調查,調查老百姓對過去一年政府醫療衛生工作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11。1%的投票者將票數投給了“預約掛號,方便群眾就醫看病”,僅次于“建立公共衛生危機應急機制”,位居滿意度第二位。
“預約掛號”的推廣背后其實是福建省將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提升到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視。2009年,福建省提出以居民健康信息系統為主線,在全省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并將其列入“數字福建”建設的重點項目。居民健康信息系統是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全過程與健康相關的各種信息(這其中包含了母嬰保健、出生檔案、兒童保健、成人保健到老人保健等所有的健康過程),進行收集、保存和利用的貼近社會的民生工程。目前,系統已經存儲了2000多萬份居民健康檔案和1000多萬份人次的醫療就診信息記錄。
打造廈門模式
在福建省全省內,廈門市在數字化市民健康管理和區域協同醫療服務方面頗具特色。甚至有業內的專家認為,廈門在這些方面的成功經驗,已經完全可以稱為“廈門模式”,向全省、全國推廣。
2009年,廈門市健康信息系統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后,市衛生局就啟動了對數據有效利用的研究探索。在醫療業務方面,廈門市對醫療數據的采集涵蓋了以公立醫院為主的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的門急診、住院、醫技、手術、藥品等方面的醫療服務相關業務的開展情況,對把握醫療、服務業務的工作量和費用、醫療費用構成等提供全面的分析支持。相關專家對記者表示,廈門模式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當區域信息化能夠實現對全區域醫療數據的把握及對門診工作量、預約掛號分析、住院量、醫技科室工作量、藥品使用量等每一個指標的分析細致時,信息化對于醫改的支撐作用落實到了實處。
目前,廈門市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人群覆蓋面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5%以上,其中包含了297萬社保卡、20萬正式卡,收集的就診記錄數達5686余萬條。以此為基礎,廈門還在居民健康系統中還建立了慢性病管理子系統,篩選出慢性病,并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惡性腫瘤患者出臺了一體化的防治管理工作。通過居民健康信息系統篩選出來放到特定的服務器上推送給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進行跟蹤隨訪,做到慢病管理。
廈門市衛生局副局長孫衛表示:“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優質的數據有利于及時、準確地把握全市,尤其是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的分布情況,促進衛生資源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之間、不同行政轄區之間的合理配置。”
以廈門附屬大學第一醫院為例,這是一家由醫院本部、3所分院及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構成的醫療集群體。如何讓社區和分院的醫療水平接近醫院本部,一直是一個問題。依托廈門市健康信息系統,廈門附屬大學第一醫院建立了雙向轉診平臺,有效解答了下屬機構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的難題。當社區的病人到社區看病,醫生認為他應該轉到醫院本部進行診療時,在聯網系統中點擊轉診。病人來到醫院本部后,拿著就診卡到客服前臺確認,他的名字就可以自動跳到接診的首位,如果病人掛的是普通號,醫院還免收掛號費。此外,廈門附屬大學第一醫院的檢驗協作平臺,將所轄的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籌起來。每天有固定的轉運車把6所社區中心血液標本統一轉運到醫院總部,總醫院做出報告之后,社區可以直接把報告打印出來交給病人,醫療資源更加便捷地實現了合理的分配。
“雙向轉診即實現下級往上級轉診、同級之間的轉診,這是區域信息化建設好壞的關鍵之一。”301醫院醫務部副主任、中國老年醫學常務副會長陳運奇說。
背景資料
從2009年開始,福建省陸續投資近1億元,建立起覆蓋全省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統,使1。5萬多家公立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與此同時,福建省還啟動了近4563萬元的省政府專項資金,為全省1041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計算機、打印機、交換機、讀卡器等,并統一配發安裝信息系統軟件。目前,通過一卡通部署,每年為群眾節約購卡費5000多萬元;通過實施檢驗檢查互認,3年以來為群眾節約重復檢驗、拍片的費用近7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