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日前透露,目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已有超過70 項IPV6標準的研究,其中49項已經發布。通過對IPV6標準的確立,我國將結束IP地址匱乏的現狀,從IPV4時代向IPV6時代過渡。
據了解,目前我國采用的是第二代互聯網IPV4技術,地址總量在40億左右,可以滿足全球互聯網用戶及整個應用產業鏈的需求,但隨著整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使IPV4地址資源呈現枯竭態勢。相比IPV4,IPV6的地址容量巨大,其龐大的地址資源能給任何一個物體都賦予一個IP地址。
按照計劃,我國IPV6推進將分三步走。2011年~2013年為試商用階段:啟動網絡和平臺支持IPV6的改造,確定網絡及業務過渡方案、現網商業化試點;2014~2015年為規模商用階段:IPV4/IPV6網絡和業務共存,網絡和平臺規模改造,業務逐步遷移,新型應用和用戶規模持續擴大;2016~2020年為全面商用階段:新型應用占據主導,IPV4網絡和業務平臺逐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