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東南融通財務造假事件,連累全體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公司遭遇信用危機,在國內外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不久前,國內又有一家已經過會,即將在A股創業板掛牌的公司——長亮科技,其財務報表被質疑為“隱瞞費用、虛增利潤”。長亮科技和東南融通的業務模式非常相似,同屬于金融行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以下簡稱方案商),因此有業內人士擔心,長亮科技會不會成為“東南融通第二”?
長亮科技財務報表被詬病的地方在于:以過低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員工,并且沒有按照公允值記錄成本。但從長亮科技已經通過了證監會審批來看,其財務報表不應有原則性問題——并且,低價轉讓給員工股份的理由也很充分:激勵骨干員工。因此,長亮科技被“譽”為“東南融通第二”,似乎有些言過其實。
跳過長亮科技,我們來看一看金融行業方案商這個群體。通過上市和資本運作,這個領域的企業已經創造了一個接一個的財富故事。但是迄今為止,卻沒有一家企業因為上市而做強做大,成為行業內的領頭羊;相反,卻有企業為上市所累,虛報業績,最終謊言被戳穿,淪落到倒閉的邊緣。這才是真正值得反思的:資本對方案商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每一家試圖上市的方案商都有這樣的說辭:做項目需要墊資,如果同時做幾個項目,需要的資金規模就非常大。同時,方案商需要資金養一支技術精湛的團隊,這些都是資本應該發揮的正面作用。
但同時,資本的負面作用也已經充分暴漏出來,東南融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將“簽字費”引入到了系統集成領域。簽字費是足球界術語,球員轉會會產生兩筆費用:轉會費和簽字費,轉會費是給老東家俱樂部的,簽字費是給球員個人的;轉會費是公開的,簽字費是保密的。方案商高管“轉會”,也可能會有數量不菲的簽字費,其含金量在于:客戶、技術團隊、甚至還可能包括軟件產品。簽字費盛行之時,價格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當然具體數目也是保密的。隨著東南融通的衰落,需求方變得謹慎起來,出手不再大方,簽字費沒有那么貴了,也就是在幾十萬上下。
簽字費對整個行業的破壞力是巨大的,讓這個行業人心浮動,員工跳槽頻繁,不再潛心于業務。被挖角的公司更是會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是需要沉淀和積累的,失去了人員的穩定性,積累還從何談起?
簽字費也只是問題的表象,尋根朔源,都是資本惹的禍。方案商恰恰因為規模小、概念新,常常被資本看中。有了錢,簽字費就被發明出來。從此,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人人效法。
簡而言之,資本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培育出微軟、甲骨文、SAP這樣的領軍企業,用不好,不僅傷了自身,還會讓整個行業充滿銅臭味,從此停滯不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