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騰訊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報告中披露的一些數字,意味深長。
騰訊上半年凈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40.0%降至30.1%。 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注冊賬戶數為7,470萬,比上一季度下降8.7%,年同比下降2.4%。互聯網增值服務占據騰訊收入7成以上,這也是騰訊互聯網增值服務付費注冊賬戶數首次出現同比和環比數據雙雙下降。QQ游戲平臺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本季度也出現零增長。騰訊即時通信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本季度也出現80萬下降。財報指出,QQ即時通信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增長在未來可能會放緩。
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分析人士根據財務數據就不斷提出,騰訊出現增長放緩的跡象。今年第二季度財報,使騰訊增長放緩得到了進一步確認。騰訊是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因此,騰訊的變化,對中國互聯網產業的走向具有指標性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以來,來自互聯網的負面消息不斷。團購網出現大面積經營困難早已不是秘密。優酷網二季度財報顯示,凈虧損達到6280萬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的2810萬元增加123%。當當網CEO李國慶8月13日接受采訪時說,電子商務網虧得太多了,數據造假已成電商的普遍現象。價格戰即將迎來拐點,隨著中小型電商的倒閉,大型電商到明年6月底前就會倒下。
對于此前各界普遍看好的移動互聯網,2012年一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案例不足10起,相比2011年的近60起大幅度下滑。艾瑞數據顯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廣告的規模大約為11億元,而手機游戲的規模大約為10億元,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實際營收很小。真實的情況是數以百萬計的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正在瘋搶這塊小蛋糕。更由于IPO節奏放緩,VC退出渠道收窄,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移動互聯網已從去年的過熱狀態中冷卻下來。
如何解釋中國互聯網產業出現的這種情況?其實,今年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已經給出了答案。
這份報告指出,相比2007年以來互聯網普及率平均每年6個百分點的提升, 2011年互聯網普及率較2010年僅提升4個百分點,增長速度有所回落。10?29歲群體互聯網使用率已經接近高位,未來這一人群的提升空間有限。大專及以上學歷人群中互聯網使用率在2011年已達96.1%,基本飽和。中國手機網民增速與前兩年相比,已經放緩。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和現有網民,對手機網民整體規模而言,智能手機的推動作用并不明顯。
將這份報告與各互聯網公司的財務數據聯系在一起,就可以知道,中國互聯網產業已經進入拐點。互聯網普及從高速轉入中低速,以此為基礎,經過多年發展的互聯網產業從總體上看,也必然不可能再保持從前的高速發展。
除此以外,普及本來就不高、增速還明顯放緩的移動互聯網,更無法支撐移動互聯產業長期、穩定地高速發展。
走過拐點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和移動互聯產業將步PC產業的后塵,告別高速增長和朝陽時代,將逐步進入產業聚合調整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