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玉征 wu_yuzheng@ccw.com.cn
本報在今年上半年采訪了多家報社,共同探討網絡和新媒體帶來的沖擊和機遇。客觀地看,多家報社希望借助網絡和新媒體發展業務,但見效甚微,為什么?
先看大洋彼岸的信息。自從新媒體迅速崛起之后,傳統平面媒體視之為“靈丹妙藥”,迅速在社交網絡如Twitter、Facebook上建立賬號,同時在自家網站開辟視頻等多種產品。這種后果是,記者苦不堪言,既要在平面媒體寫稿,又要在網站發布即時消息,還要成為多面
手。
從平面媒體尤其是行業平面媒體的發展看,現在正呈現出三種趨勢,即服務化、產品化和技術化。
服務化是解決平面媒體定位的問題,就是媒體辦給誰看、內容怎么服務讀者和廣告主。盡管遭受新媒體沖擊,但從長遠來看,平面媒體不會消亡,最后會成為固定人群的讀本。平面媒體的核心是深度閱讀,所以出版人必須要了解出版物服務于哪類人群,他們的教育背景、收入情況和閱讀偏好是什么,必須要考慮內容、版式、語言風格等諸多細節,然后根據定位調整內部組織架構,以適應出版流程。除了平面媒體之外,報社在嘗試新媒體的過程中,也必須了解各個載體服務于什么樣的用戶。用一些直白的話來說,服務化的根本問題是:出版物要賺誰的錢?圍繞這個目標,再設置一系列的體系組織和產品。
產品化的思路是將媒體當作一個產品運營。在這個運營的過程中,必須要了解各個產品載體的特性。平媒、網站、移動互聯、手機終端等載體的特性完全不同,每個載體面對的讀者群也不一樣,這就需要出版人在運維產品時充分考慮各個產品的特性,根據產品的差異化設置內容、投入力量。更需要打通各個產品之間的信息流,在機構設置中做到優勢互補,了解報社立足的盈利產品。既要穩固現有盈利產品優勢,也要逐步拓展新媒體的業務。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按照不同媒體的屬性辦事,不能以平媒的思路做網站——這也是大多數平媒的網站運營都不理想的原因。
技術化是緊隨其他兩個趨勢之后,也是最重要、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確定了定位、運營手段之后,需要檢查這些設置是否合理。技術化需要一套技術手段支撐媒體運營,不僅僅是服務器和系統這么簡單。以平媒舉例,報紙發行中需要了解讀者是誰、在什么時間段閱讀、喜歡閱讀什么樣的文章。同樣,在新媒體運營過程中,更需要了解讀者的閱讀路徑:讀者從哪里來、閱讀習慣是什么、網站的PV是多少等諸多細致問題。
其實,服務化、產品化和技術化的概念可以再深化。本文是拋磚引玉。用微博體總結一下本人所持有的態度:媒體不死,必須以內容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