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一入7月,伴隨著日益升高的氣溫,電子賣場也迎來了自己的“暑促狂歡”。在經歷了銷售疲軟的5、6月后,各大廠商誓要把握接下來兩個月的“黃金銷售季”,在暑期市場分得一杯羹。
然而記者發現,傳統IT賣場在今年暑期并不像以往那般熱鬧,暑促活動仿佛例行公事般,悄無聲息地啟動、落幕。
賣場冷清
大幅讓利是主題
一走進中關村海龍電子城,記者就從工作人員手里拿到一張宣傳海報,上面顯示著暑期商城的各種優惠。其中比較吸引眼球的是PC整機區“滿3000返300”和攢機區“滿2000返200”的價格優惠。縱觀賣場,雖然是周六,但市場依然有些冷清,平常賣力吆喝的促銷人員也無精打采。
以往的暑促,琳瑯滿目的主題和噱頭總能霸占人們的眼球,但是今年卻沒看見太多有亮點的宣傳廣告,連最為應景的“奧運牌”也鮮有商家打出。記者走訪了海龍電子城PC整機區的幾家體驗店,多數店員表示,暑期活動的確沒有往年豐富,但是暑促活動是商家的慣例,“廠商下發的任務,該做還得做”。
今年中關村電子賣場暑期促銷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價格讓利和禮包贈送。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家重視提供更為優惠的價格,而“禮包贈送”已經變為商家不再力推的“附加值”。許多商家表示,如果不要禮包,消費者會得到進一步的價格優惠。一位銷售員告訴記者:“以往我們會送豐富的禮包,但很多都是消費者不需要的,我們現在把所有的促銷做在了價格的讓利上。”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其他賣家的認證,在記者抱怨今年暑假活動不熱鬧的時候,一位導購說,“我們把價格做低了啊,這點還不夠么?”此外,對于學生消費者,商家均表示,可以憑學生證在已優惠的基礎上再進行200元?300元的返現。這樣算下來,一臺電腦能比標價便宜近千元。
記者對比發現,幾款廠商主推機型平均比暑促之前便宜了200元左右。另外,越來越多的機型開始以低于網店的價格銷售,這在以前是不多見的。“在大幅度的優惠下,我們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了。”一位經銷商無奈地說。
然而“薄利”的手段似乎并未換來“多銷”的結果,我們在賣場看到的情景往往是:豐富的商品鮮有問津,店內銷售人員幾乎是顧客數量的兩倍。大部分經銷商認為,PC市場趨于飽和,這樣的趨勢使銷售一年不如一年。另外,在獨具特色的2012年,電商以瘋狂的姿態步步緊逼,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如今線下市場的局面。
電商沖擊
線下賣場很淡定
6月18日,京東商城以10億元讓利為自己“慶生”。針對于此,天貓拿出5000萬元紅包,蘇寧推出“0元購”,各大電商祭出優惠活動為京東“獻禮”。據京東官方透露,店慶日單日成交額達到了10.16億元;而天貓電器城在促銷當日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在京東打響了“價格戰”發令槍后,暑促活動也轉變了它的戰場。從電子產品的銷售來看,一直以價格取勝的傳統賣場的電商網站力度不減,在電子產品銷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讓利。伴隨著線上的優惠,電商也在電視、地鐵做足了廣告宣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這一新興的暑促賣場。
這實際上與PC廠商的銷售策略不無關系。對于PC廠商來說,電商日益突出的影響力讓他們不得不更加重視這一銷售渠道。海爾電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繼續同京東商城、亞馬遜以及國美、蘇寧自有的電商渠道進行合作,并輔以微電影等表現形式增強宣傳效果。清華同方的一位經理告訴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暑促銷售額增長了9.4%,尤其是一體機銷量增加了25%。暑促活動對于市場本身就具有刺激性。不久前他們把最新推出的一款產品放到團購網站促銷,首發當日就吸引了30萬個關注,帶來800個訂單。這足以說明線上渠道的影響力。
盡管如此,線下賣場依然是銷售主戰場。某PC廠商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上對線下賣場的沖擊不可否認,但這并不意味著雙方是競爭、替代的關系。”兩種渠道帶來的是兩種不同的體驗,配合得當更能增強品牌的影響力。
盡管商家對于線下賣場信心十足,但門庭冷清的局面依然對他們產生困擾。從市場來看,一二線城市的線下市場已體現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局面。所以廠商在暑促時節,開始更多地瞄準了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海爾電腦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暑促,他們著眼于農村市場,以舉辦納涼消夏晚會的形式,吸引普通百姓體驗購買產品。
其實,在很多經銷商看來,電商的影響雖然存在,但并不足以將線下賣場擊垮。“我們相比網上賣場最大的優勢就是服務,我們能提供體驗機,及時方便的退換貨服務和3年的維修服務。在網上購買產品,不出現問題還好,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退換貨相當麻煩。”一位店長說。
在電商的“攪局”下,很多商家依舊保持樂觀的態度,在他們看來,完善的售后和良好的用戶購機體驗是線下賣場能提供給消費者最好的服務。一位宏電腦的銷售告訴我們:“網上對我們一點都沒有影響,我們也有網店。廠商投入15%在網店,50%在IT賣場,剩下的比例在3C賣場等其他渠道。在各個渠道上看,依然重視線下賣場,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壓力。”
鏈接
學生看暑促
暑促市場的主力軍——學生,持有怎樣的態度,堅持怎樣的選擇,對于商家來說是至關重要。記者在某高校論壇展開了一項調查,在購買電子商品的渠道上,依舊有近8成的學生選擇通過傳統IT賣場購買。總體看來,學生對于線下賣場依然保持較高的信任度。“以前覺著淘寶便宜,現在會選擇線下,因為價格差不多,還能看見真機,維修還方便。”一位學生留言。
也有不少學生抱怨6月開始的電商“價格戰”,在他們看來,除了先加價后促銷的慣用手法,電商還采取了返券、秒殺等“毫無誠意”的活動。這都極大地降低了他們購買的興趣。他們表示,“我們都比較滿意電商的圖書促銷,然而對于電子產品,我們不會那么沖動。”
電商的價格戰對于線下賣場也并非壞事,因為電商不能維持長期的大額讓利,在商品價格線上線下趨近一致時,消費者從絢麗的電商網頁之下得不到真正的優惠,那么將會考慮售后服務等因素回歸傳統賣場。屬于電商的甜蜜一夏或許只是一場短暫繁華。(文/劉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