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OpenStack項目已經有超過20家用戶、160家企業和3000名成員參與其中,成為全球開發者共同參與的一個開源項目。在中國,OpenStack項目及其模式也受到了開發者和企業的廣泛歡迎,從官方的統計數據來看,來自中國的下載數和OpenStack用戶數僅次于美國。“但目前OpenStack項目開發中,來自于中國的貢獻非常有限,中國開源云聯盟的建立,有望填補這方面的空白。”OpenStack社區中國區代表王達夫博士表示。
8月9日,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中標軟件有限公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在北京聯合成立“中國開源云聯盟(China Open Source Cloud League,簡稱COSCL)”,期望加強OpenStack社區里的中國力量。
填補國內空白
隨著全球云計算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國各行業對云計算技術開發和應用需求日益提高。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最大的移動終端市場,同時還是最大的PC市場,很快也將變成最大的服務器市場。因此,英特爾2015年云愿景中提出“互通、自動化以及客戶端自適應”滿足當前乃至未來云計算發展的特性。通過開源方式,靈活、高效地打造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成為當今產業界需要合力完成的宏偉目標。中國開源云聯盟將按照國際上OpenStack開源社區工作方針,整合中國OpenStack開發者和中國公司的研發資源,深入參與OpenStack社區項目開發,傳播開源文化,加大中國開發者和公司在OpenStack社區中的貢獻力量,共同推進開源軟件和云計算事業發展。
“英特爾10多年來活躍于國際開源技術社區,對其運作模式有獨到的理解,對上游社區的代碼貢獻可謂碩果累累。”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英特爾軟件與服務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何京翔表示,如何將OpenStack及其他云解決方案集成起來,和中國市場的實際相結合,更好地應用在中國市場,是成立中國開源云聯盟的主要目的。
作為OpenStack社區中的活躍代表,新浪在2012年貢獻量中排行第九。新浪從2009年開始推出公有云服務,今年4月正式加入OpenStack,并從6月開始為微博開發商服務。“當我們大規模使用OpenStack時發現,它本身的成熟度還有待提高,但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正因為它是開源的,開發人員能夠跟蹤源代碼,找到問題并修改,讓整個系統更健壯。”新浪網研發事業部總經理符慶明表示,新浪用戶的需求量之大已經超出了部署的速度。
產學研并肩
據了解,國外很多科研機構都已經將OpenStack用于生產平臺,如美國普渡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國內的大學和研究所也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
“中國開源云聯盟的落地不僅使中國的云計算產業云開霧散,也是對‘產學研用’生態系統的支撐。”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耀輝教授表示,作為高校的IT服務部門,上海交通大學信息中心的40多名員工要負責整個校區的應用系統開發、高性能計算等,服務近6萬個用戶。正是基于OpenStack平臺,跟許多科技企業共同完成了一項項科研成果。
“OpenStack一定是未來5~10年的發展趨勢。”中標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郭濤表示。長期以來,借助OpenStack平臺,中標軟件打造了規模化、靈活擴展、易部署且功能豐富的開源模式平臺及國內云安全操作系統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和科研機構等搭建滿足自身需求的公共云和私有云服務平臺,共同推動云計算在中國的發展和創新,創造開放、共贏的生態環境。
何京翔表示,未來,由產、學、研、用各領域的領先企業和單位共同建立的“中國開源云聯盟”,將積極擴大成員規模,整合參與成員的資源,致力于OpenStack開發、操作系統支持、性能優化、規模部署,通過業界合作,探索OpenStack的解決方案,促進OpenStack的產業化應用;同時,將工作成果代碼返回OpenStack全球開源社區,提升中國區對OpenStack全球社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