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英特爾至強E5系列處理器上市以來,各大廠商紛紛對各自的服務器產品線進行升級。Dell也不例外,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也就是戴爾第十二代(12G)服務器。相較上一代產品,12G服務器在性能以及虛擬化的支持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次測試的是Dell PowerEdge R420(以下簡稱R420),它是戴爾專為滿足中小型企業一般需求或大型企業高IT密度及性能需求而推出的一款產品。
設計篇
外形方面,R420采用1U高度設計,而且在前后面板空間利用上幾乎做到極致。前面板除了8個2.5英寸硬盤插槽外,還配有光驅以及電源按鈕、NMI按鈕,系統識別按鈕,LCD面板及VGA、USB等多種接口。背面板同樣緊湊、合理,不僅有PCIe擴展插槽,串行接口、VGA接口、USB接口、網絡接口等常見的配置,還配有vFlash卡插槽,這在以往的服務器配置中可不常見。
R420的內部布局同樣錯落有致,雖然是1U服務器,但其最多可配備兩顆至強E5-2400系列處理器,最多可擁有16個物理核心;搭配12個DIMM插槽,最多可達到192GB的內存容量,對于當下大熱的虛擬化環境,可以有不錯的支持;另外,R420最多可搭載8個2.5英寸熱插拔SAS、SATA或SSD驅動器或4個3.5英寸熱插拔硬盤,最大存儲容量可達到12TB。當然,如此多的部件散熱問題不容小覷,這方面R420搭載6個小型風扇,以保證整臺機器的散熱。在實際測試中,R420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整個測試過程中并沒有出現過熱的情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R420所配備的iDRAC 7卡,通過與服務器主板上的管理芯片BMC進行通信,監控、管理服務器的硬件狀態信息。由于它直接嵌入主板內,所以與服務器上的OS無關,對于管理員而言是個不錯的工具。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主界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個硬件組件的狀態。比如在電源的監控中,我們可以看到本機的電源信息、功耗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圖。另外,通過虛擬控制臺可以看到服務器的監視器畫面、操作鍵盤鼠標。如果需要遠程將某個CD/DVD或者ISO鏡像映射給服務器,可以使用虛擬介質功能。除此以外,iDRAC 7卡還具備報警功能,一旦服務器組件出現故障,可設置觸發郵件報警或者發送SNMP/IPMI告警信息給相應的服務器。
性能篇
測試開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測試平臺的具體信息:送測的服務器搭載的是兩顆至強E5-2450處理器,主頻2.1GHz,其中單顆處理器擁有8個物理核心,共享20MB三級緩存,另配備12根4GB DDR3內存,總內存容量48GB,6塊15K轉的300GB SAS硬盤。測試中,我們用其中兩塊硬盤做Raid 1用以安裝系統,其余4塊做Raid 5。操作系統為Windows Server 2008 R2 標準版(由于該操作系統所支持的內存上限為32GB,因此測試都是在32GB的前提下進行),然后,分別進行CineBench R11.5、Iometer 2006.07.27以及SPEC CPU 2006的測試。
CineBench是基于Cinem4D工業三維設計軟件引擎的測試軟件,用來測試對象在進行三維設計時的性能。CinBench R11.5測試中我們主要觀察處理器項目的內容。從測試結果來看,E5-2450的 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單核心的成績為1.17 pts,多核心成績為18.66 pts,MP Ratio成績為16.01x。
在Iometer2006.07.27的測試中,我們分別對不同大小的數據塊進行讀寫測試,在此選擇了比較具代表性的64KB大小的數據塊。從測試結果來看,隨著隊列深度從1到256的變化,寫入I/O基本穩定,維持在5940IOps左右,而讀取I/O方面稍有起伏,起始為5781IOps,最高可達6651IOps,不過最終回落到6226IOps。而在吞吐量方面,讀取從最初361MBps開始,最高達到416MBps,最終回落到389MBps。寫入吞吐量方面則十分穩定,一直維持在371MBps左右,考慮到該測試中,硬盤采用的是Raid 5,對于讀寫性能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整體表現已經相當不錯。
SPEC CPU 2006是SPEC組織推出的一套CPU子系統評估軟件,它包括CINT2006和CFP2006兩個子項目,前者用于測量和對比整數性能,而后者則用于測量和對比浮點性能。在實際的SPECfp及SPECint測試過程中會同時執行多個實例,進一步測量系統執行計算密集型浮點操作的能力及同時執行多個計算密集型整數操作的能力。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浮點運算中基準測試值達到了272,整形運算的基準測試值達到了387,相比上一代處理器而言,提升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