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夏之交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不是催人老淚的泰坦尼克號3D,而是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慶典。別誤會,我不是英國人,也不住在不列顛,只是被飄滿泰晤士河的那一千多艘游艇給震住了。6月2-5日期間,英國國會“小”燒13億舉辦了一系列“英女王鉆禧慶典”的官方活動,其中最令我輩艇迷們激動萬分的正是這場“千艘游艇巡游泰晤士河”的水上嘉年華。
女皇陛下在民眾中的號召力是驚人的,這場水上巡游活動便是明證:不但英倫三島四大王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內的所有16個英聯邦國家都派了代表船隊前來參加。此外,更有大量來自英國境內,尤其是倫敦附近成百上千艘皮劃艇、橡皮艇、各類游艇、帆船等私人水上船舶加入巡游隊伍。零零種種一千多艘各類船舶在泰晤士河上浩蕩而過時,吸引了大量媒體、民眾在泰晤士河兩岸駐足觀看,老人小孩,白人黑人,他們都來自社會各階層的普通民眾。其實,“看熱鬧”并非國人特產,而是全人類的共同愛好,但我也相信他們其實更想借此表達對女皇的愛戴與尊敬。
巡游活動上,伊老太太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搭乘的“查特韋爾精神號”(The Spirit of Chartwell)無疑是最受矚目的一艘。其實這艘描龍畫風、牛逼閃閃的“皇家游艇”并非新造之艇,只是從倫敦當地的大憲章輪船公司(Magna CartaSteamship Company)租來的“游船”而已(充其量只能稱為“迷你型郵輪”),原本用于泰晤士河載客旅游之用。自從“布列塔尼號”在1997年退役之后,老太太已長達15年再無“皇室游艇”可免費乘坐了。在這段時間內,素喜乘艇出海游玩的伊老太太還有過幾次自掏腰包租別的不那么金燦燦的超級游艇出游度假的經歷。
再回想起前段時間英國國內關于是否應該為女皇配備一艘新的皇室游艇之爭,不由冒出這樣兩個問題:1. 為什么老太太有無“皇室游艇”在許多國會要臣甚至普通民眾心中如此重要?2. 在這么多普通年輕人和小孩兒的關注下,如此“奢華”地“招搖”出行,是否會給民眾帶來“皇室如此驕奢”的不良印象?
我不想對諸如英國皇室和國民的傳統,尤其是他們的航海歷史與文化展開深度調查與分析。一方面怕一家之言流于偏頗,另一方面也怕態度過于偏激被人請去喝茶。只是想說,其實游艇的屬性奢侈不奢侈并不可怕,不必急于將游艇釘死在“奢侈品”的“恥辱柱”上,或者反其道而行言必稱“游艇不是奢侈品”云云。而是得分人分艇地加以對待。國外早有按照尺寸將國內所謂“游艇”分為:Dingy(無動力小舢板)、Boat(小型游艇、帆船)、Yacht(中大型游艇、帆船)和Superyacht(80英尺以上的超級游艇、帆船)之分。Dingy和Boat在國外基本上就是中產以下的人都能按揭的起的,因而將它們稱為“奢侈品”當然勉為其難。但如果你因此就惶下結論稱“游艇不是奢侈品”,那Yacht和Superyacht們肯定不干。這些定制度極高,不少都是全世界僅此一艘的水上珍品,是數十上百,甚至成百上千各類專家和技術工人長達數年辛勤勞作的成果,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僅此一項便足以支撐起它們高昂的售價。更不用提建造它們所需的那些頂級材料。其實這些建材才是這些超級游艇價格的基礎組成部分,這和那些材料成本與零售價有天壤之別的“標準奢侈品”有著本質區別。
伊老太太的祖輩曾經何等威風八面,何愁沒有私家游艇可坐,想當年整支皇家海軍都是他們家“私人”的。但如今皇室家族的私人腰包似乎前所未有的羞澀,所以租艇撐撐門面又有何不可?這才叫“能屈能伸”,囊中羞澀也不是徹底與游艇無緣。而且從活動前后對英國民眾的調查對比發現,人們對皇室的支持有增無減。因而“玩游艇”與“助長奢靡之風”不是絕對的對等。
伊麗莎白不是瓜,她是個識大體、懂屈伸的聰明老太太。這從她60年來在國內兩大執政黨間游刃有余,始終保持皇室在國民心中的尊貴感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