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為新世界葡萄酒里舉足輕重的一員,加州葡萄酒的口感濃烈而直接,不需要長時間的“醒酒”,一如美國文化的特點—崇尚自由和富有創新。飲用加州葡萄酒,舍棄高高在上的姿態吧,縱情、隨性地搭配亦不會有失禮儀
希臘劇作家尤里披蒂斯曾說過,“不分貧富,一體的造福,這是上帝創造酒的樂趣。”酒不應該是奢侈品,而應該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葡萄酒是以法國為首的舊世界國家一統天下,葡萄酒是高端消費的一員,品酒禮節繁多,是高級餐廳的重頭戲,而非百姓家的必備品。直到1976年的巴黎盲品會上,讓法國所不屑的加州葡萄酒—一款產自納帕谷的霞多麗干白打敗法國葡萄酒獲得第一,而紅葡萄酒第一名則是同樣來自納帕的鹿躍莊園(Stag's Leap Wine Cellars)1973年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這一年的評判被譽為“巴黎評判”,它震驚了全法國,同時也震驚了全世界。美國加州經過了那一次的評比,成為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佳釀之地。也是從那一刻起,新世界的葡萄酒終于可以和法國葡萄酒相提并論。
其實,加州的葡萄酒勝利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通過了幾代人的心血累積。打開加州葡萄酒農的奮斗史,卻不是光鮮亮麗的成果,入目盡是血汗斑斑的辛酸史。一九一九年,美國開始實施長達十四年的禁酒令,當時,大多數的酒廠都關門大吉,只有少數幸運的酒廠得以幸免,如Beringer Vineyard ( 貝林格酒莊) 因以為教會儀式釀造專用酒,使得 Beringer 成為加州那怕山谷釀酒業中唯一從未間斷生產的酒莊。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可怕的蟲害接踵而至,對加州釀酒業而言,無疑是一大致命傷。在經歷種種的不順遂,戰后的加州釀酒業終于撥云見日出現新契機,先前的荒廢不但沒有讓釀酒業一蹶不起,后來開放自由的法令,反而讓釀酒文化重新發芽茁壯。
目前加利福尼亞州集中了90%的以上的美國葡萄酒的產量,主要產區為納帕谷、索羅馬山谷和俄羅斯河山谷,其中以納帕谷產出的葡萄酒最為上乘,代表性酒莊如Louis M.Martini 酒莊和Wente酒莊, Louis M.Martini是納帕谷首次種植梅樂的酒廠;Wente酒莊還是加州唯一擁有高爾夫球場的酒莊,每年9月酒莊舉辦的可容納1500人的草坪音樂會異常火爆,是加州的一大盛事。索諾瑪地區則以費雷兄弟酒莊為代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家族經營式酒莊—嘉露酒莊旗下品牌之一。由于加州全年天氣晴朗,陽光充沛,海風徐徐,薄霧籠罩創造了綿長的葡萄生產季節。這里沃土多樣,養育了加州100多種葡萄品種。生產的酒類從日常飲用的餐酒,到足以和舊世界傳統酒莊相媲美的高級葡萄酒一應俱全。加州釀制的莎當妮白葡萄酒味道豐富,潤滑而又口味多樣;所生產的一些黑比諾葡萄酒是除了法國勃艮第地區之外最好的同類葡萄酒。此地區釀制的加本力蘇維翁以及梅洛紅可以陳釀長達10年仍然保持圓潤而又果香濃郁的口感。剛在上海舉辦的加州葡萄酒品鑒會隆重介紹的仙粉黛,原產于克羅地亞,后面通過意大利傳播到美國加州,逐漸成為了加州最有特色的葡萄品種深受追捧。仙粉黛香氣濃郁,常帶有豐富的黑色和紅色的漿果味道,甚至有一股的果醬味道,仙粉黛可用于制作不同種類的葡萄酒,從桃紅葡萄酒到紅葡萄酒,再到波特酒不一而足。在加州,它不僅僅是一種時尚,更是促使該地區在葡萄酒業中成功的主要原因。
隨著自由主義的盛行,法國酒的雋永精致固然毫無爭議,但加州葡萄酒多元化的風格也越來越受現代人好感。特別是對年輕人來說,正襟危坐地花漫長的數小時品一杯法國陳釀,或許不如卷起袖管來杯加州紅酒來得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