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是古代漢語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其特點是通過添字、減字、改字、斷句等方式,使原意向其反面轉化,逆轉聯就是用這種修辭手法寫出的對聯。這種對聯常常讀來妙趣橫生,使人捧腹叫絕。
明末督師重臣洪承疇,素以忠義、節氣自命,他在家里的廳堂中央特意自題一聯云:“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后來,他奉旨出師關外,在松山兵敗被俘,屈膝變節,成為貳臣。時人鄙視之,在他的那副對聯中添加了兩字,變成:“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使該聯由自命不凡變為尖銳的諷刺,堪稱妙筆。
從前有個進士,仗勢欺壓百姓,村里人對他恨之入骨。這年,他的兒子中了進士,更是洋洋自得,夸耀不已,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老入官,少入官,老少齊入官。”不料,有人偷偷把對聯改為:“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老入棺,少入棺,老少齊入棺。”
第二天,過往客人都圍在進士家的大門前笑開了,老進士出來一看,頓時氣青了臉。
清光緒年間,王國賓任某縣知縣,此人是個典型的貪官。當面滿口仁義道德,背地里卻干著搜刮民脂民膏的勾當。百姓對他敢怒不敢言。有一年春節,他自撰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愛民若子;執法如山。”
百姓見了都十分氣憤,有人在每句下面各加了8個字,對聯成為:“愛民若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豈為山乎?”聯意突變,貪官的假面具被撕破。這副對聯很受老百姓的歡迎,一時成為笑談。
(責編: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