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范文】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邊喝茶看報紙,讀到一則消息:一個高中女生為情跳樓自盡,第二天,她的男友從橋上跳入河心,也自殺了。
這時候,一只小黃蜂從窗外飛了進來,在室內(nèi)繞了兩圈,再回到原來的窗戶,竟然就飛不出去了。
可憐小黃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這種東西,明明看見屋外的山,卻飛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響。
忙了一陣子,眼看無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樣,想了半天,小黃蜂突然飛起來,繞了一圈,從它闖進來的紗窗縫隙飛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黃蜂的舉動使我感到驚奇,原來黃蜂是會思考的,在無路可出之際,它會往后回旋,尋找出路。
對照起來,人的癡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對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闖入一個房子的小黃蜂,等到要飛出去時已找不到進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與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們陷入絕境呢?隔著玻璃看見的山水和沒有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樣的,但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
在這樣的絕境,為什么人不會像小黃蜂退回原來的位置,繞室一圈,來尋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黃蜂還要沖動?
是不是由于人的結(jié)構(gòu)更細密,所以失去像小黃蜂那種單純的思維?
是不是一只小黃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對這一層一層涌起的問題,我也無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絕境時,更應(yīng)該懂得靜心,懂得冷靜地思維。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時,要后退一步,觀照全局。或者,就在靜心與觀照時,生命的出路就顯現(xiàn)出來了。
昨日當我們年輕時,在情感挫折的時候,都會想過了結(jié)生命,以解脫一切的痛苦與糾葛。
但是今日回觀,并沒有必死之理,那是因為情感的發(fā)展只是一個過程接一個過程,乃是因緣的幻滅,如果情愛受挫就要自盡,這世上的人類早就滅絕了。
何況,活著,或者死去,世界并不會有什么改變,情感也不會變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展的生機,豈不可惜復(fù)可憐?
正如一只山上飛來的黃蜂,如果剛剛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變呢?現(xiàn)在它飛走了,整個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飛或者不飛,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許多選擇,它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比死亡更生動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敗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許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難的人,如果有體驗,一定會更觸及靈性的深度。
我這樣想著,但是我并不譴責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遺憾,他們自己斬斷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來生,可以了卻他們的愛戀癡心。
可嘆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隨時可以創(chuàng)造的,而來生,誰能知道呢?
【技法分析】
林清玄總能把一件日常生活中人們司空見慣的小事情,寫成一篇思想深刻的大文章,本文也不例外。
文章從一對自殺的青年戀人寫起,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為后文作鋪墊。從第二自然段開始,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自然地過渡到一只闖入戶內(nèi)的小黃蜂,它在走投無路之時冷靜思考,最終找到了生命的出口,從闖進來的紗窗縫隙飛了出去。作者用近三分之二的文字,針對這兩件看似互不關(guān)聯(lián)實則本質(zhì)相同的小事,闡發(fā)了飽含情感且又無比深刻的思考與感悟。寫小黃蜂的目的是和人類進行對照,勸誡人們在陷入絕境時要冷靜思考,不要輕易放棄生命,誰也沒有理由去揮霍浪費它!
從全文來看,整篇文章委婉含蓄,作者通過寫小黃蜂來尋找生命的窗口,表明自己的觀點,淺顯易懂。特別是為了表現(xiàn)小黃蜂“努力尋找生命的出口”這一細節(jié),對其陷入絕境時的舉動細加描繪,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娓娓道來,言語中透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類的祝福,顯出作者獨特的寫作技法。
【延伸訓練】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思考后,以“生命的出口”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生命在閃耀中現(xiàn)出絢爛,在平凡中現(xiàn)出真實。
——伯 克
2.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
——呂凱特
3.對生命的思考:回望走過的軌跡歪歪斜斜,在灰塵鋪落的記憶里繪上了簡單的素描,有的刻骨銘心,有的不堪回首,而前方未知的旅途仍舊誘惑著不安的靈魂。為了那一絲不易察覺的信念苦苦支撐,最終換來的將是一個生命的終結(jié)。雪落無聲,雁過無痕,歲月終被打上死亡的烙印,眼看著大把大把的青春被自己耗費殆盡,卻仍在原地徘徊,誰能甘心?爬起來試圖再去尋找令自己走下去的理由和勇氣,哪知并非身子站不起來,而僅僅是因為自己禁錮了自己的心。
【作文升格】
升格之前:
生命的出口
□夏正華
一天,我坐在沙發(fā)上,看著當日的報紙,品著茶。突然,一條消息映入我的眼簾,“某中學生高考落榜,跳樓自殺未遂”。我驚訝極了,陷入了深思……(建議開頭使用題記。精心設(shè)計一個短小精練而又意蘊豐厚的題記,既能顯露作者的才情,又能一下子撥動讀者的心弦。)
忽然,窗前有一只小蜜蜂在不停地轉(zhuǎn)悠,似乎在找飛出室外的路,我起了興致,仔細地注視著這個小東西。只見它在空中轉(zhuǎn)悠了幾圈,然后徑直朝窗戶飛去。“啪”,它碰在了那塊透明的玻璃上。它再次飛起來,好像在想:“怎么回事,外面的山還是山,天空還是一樣,怎么就是飛不出去呢?”但它沒有放棄,依舊如初。終于,它放棄了——不,它只是放棄了“碰撞”,但沒有放棄尋找“生命的出口”。它沿著窗戶爬行仔細地尋找著出口。很久,它終于找到了出口!它又回到了大自然!看著看著,我心頭一悸……(本段敘述較為簡潔,語言流暢,描寫小蜜蜂尋找“生命的出口”的舉動細致入微。)
我想到了那名高考學生。為什么他那么輕易就要放棄生命呢?難道在他心中,生命的價值還不及一次考試嗎?考試失敗了,明年不一樣又有機會重整旗鼓嗎?為什么他不能坦然面對生活,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呢?(本段的思考較符合讀者心理,設(shè)問恰當。)
唉!人有思想,比動物更聰明,更強大,為什么遇到困難,人卻更容易放棄呢?
“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連小動物都如此地珍愛生命,我們?nèi)祟惒粦?yīng)多些思考嗎?(模仿林清玄的對照寫法很成功,比照后的思考較深刻,議論深入。)
我想,這名學生的心被一塊無形的玻璃“圍住”了,導(dǎo)致他看不清正確的方向,一時間丟失了理智。如今,坐在輪椅上的他是否感到悔恨,是否重新認識和確定了他心中生命的高度?若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是否會坦然面對呢?
其實,回望自己走過的軌跡歪歪斜斜,那被灰塵鋪落的記憶繪上了簡單的素描,簡單的刻骨銘心,簡單的不堪回首,而前方未知的旅途仍舊誘惑著不安分的靈魂。為了那一絲不易察覺的信念苦苦支撐,換來的卻是一個生命的終結(jié)。雪落無聲,雁過無痕,歲月被打上死亡的烙印,眼看著大把大把的青春被自己耗費殆盡,卻仍在原地徘徊,試圖尋找令自己走下去的理由和勇氣,哪知并非自己的身子站不起來,僅僅是因為自己禁錮了自己的心。(作文命題中提供的材料并非一概不能引用,但引用到這一段作為議論不恰當。這樣的感悟不符合本文主題,聯(lián)系不夠緊密。這里應(yīng)回答“生命的出口在哪里”這個問題。)
保爾說過,“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我渴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樂觀地面對人生,我渴望人們都能確定心中生命的高度,我渴望每一個人都能愛惜自己的生命!(結(jié)尾引用名言點題,并提出希望,收束全文,干凈利落。)
(本文立意雖較深刻,但主題不夠鮮明突出,文章只告訴讀者身子站不起來的原因,并沒有告訴人們解決的辦法。特別是寫作者思考感悟的文字還應(yīng)當認真修改。)
升格之后:
生命的出口
生命,給予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應(yīng)該愛惜生命,樂觀面對生活,不宜輕易踐踏自己。
——題記
一天,我坐在沙發(fā)上,看著當日的報紙,品著茶。突然,一條消息映入我的眼簾,“某中學生高考落榜,跳樓自殺未遂”。我驚訝極了,陷入了深思……
忽然,窗前有一只小蜜蜂在不停地轉(zhuǎn)悠,似乎在尋找飛出室外的路,我起了興致,仔細地注視著這個小東西。只見它在空中轉(zhuǎn)悠了幾圈,然后徑直朝窗戶飛去。“啪”的一聲,它碰在了那塊透明的玻璃上。它再次飛起來,好像在想:怎么回事,外面的山還是山,天空依然蔚藍,怎么就是飛不出去呢?但它沒有放棄,依舊如初。終于,它放棄了——不,它只是放棄了“碰撞”,但沒有放棄尋找“生命的出口”。它沿著窗戶爬行仔細地尋找著出口。很久,它終于找到了出口!它又回到了大自然!看著看著,我的心頭一悸……
我想到了那名高考學生。為什么他那么輕易就要放棄生命呢?難道在他心中,生命的價值還不及一次考試嗎?考試失敗了,明年不是一樣還有機會重整旗鼓嗎?為什么他不能坦然面對生活,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呢?
唉!人有思想,比動物更有智慧,為什么遇到困難,人卻更容易放棄呢?
我想,這名中學生的心被一塊無形的玻璃“圍住”了,以致他看不清正確的方向,一時間丟失了理智。如今,坐在輪椅上的他是否感到悔恨,是否重新認識和確定了他心中生命的高度?若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是否會坦然面對呢?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詞典里,生命的出口,不一定是在別處,而可能是在自身處在最平凡的環(huán)境中依然能保持著坦然面對的勇氣和態(tài)度。我相信,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這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手杖。
保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樂觀地面對人生,我希望人們都能確定心中生命的高度,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珍愛自己的生命!
升格小結(jié):
升格文給我們的感覺是結(jié)構(gòu)明顯完整了。文章的點睛之筆是作者認真思考后,集觀察、積累、認識于一體的深刻感悟。
從這次作文升格訓練來看,學習借鑒或者說模仿名家技法,確實對我們的寫作大有長進。其實,模仿是初學者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古人所謂“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俗語有“依葫蘆畫瓢”,都說明了模仿的重要。在入寫作之門的起始階段,看看別人如何構(gòu)思立意,如何選材,如何布局謀篇,怎么過渡照應(yīng),又是怎樣修改完善的,等等,就是最常見、最實用的方法。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學到,怎樣運用?這就需要同學們善于歸納總結(jié)了。
比如文章的開頭技法。好的開頭,有先聲奪人與意味深長之效。通過積累,我們可歸納名家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幾種:1.開門見山。2.渲染環(huán)境。好處:總領(lǐng)全文,讓讀者快速融入其中。3.欲揚先抑。好處: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4.設(shè)置懸念。好處:快速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5.引用入題。好處:入題自然,而且更顯出生動活潑的趣味。6.修辭入題。好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巧妙地開頭,不僅吸引讀者,且能彰顯作者的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