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與形式的表現是所有藝術中最根本的問題。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人們普遍將書法的內容與形式截然分開,并且認為內容大于形式、高于形式,甚至決定形式。
在擁有眾多愛好者的書法界,這種認識則更加普遍,凌駕于形式之上的內容被各種各樣的業余愛好者具體化為哲學、文學、文字學、考據學……誰談誰就占有精神的制高點,就有批評的話語權,以至于誰要談書法的形式問題,點畫如何?結體如何?章法如何?誰就是自我放逐、自我邊緣,自甘“墮民”。形式探索乏人問津,書之盛莫盛乎今,書之廢莫廢乎今!
有感于此,我們肩上對書法的責任感則越發沉重。我們舉辦展覽,取名為“情感與形式”,望以一己綿薄之力,引起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重視。
對于書法的情感與形式的表現是這樣認識的。
書法的形式就是點畫和結體的形勢組合,點畫的表現有粗細方圓和輕重快慢等,結體的表現有大小正側和離合斷續等,點畫和結體的墨色表現有枯濕濃淡等。所有這一切以對比方式構成的表現都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形,如粗細方圓、大小正側、枯濕濃淡……;另一類是勢,如輕重快慢、離合斷續……形的關注點從造形到構成,直到空間關系。勢的關注點從運動到變化,直至時間節奏。書法形式的表現問題歸根到底,是圍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問題展開的。時間和空間是人類與自然得以存在的形式,決不是形而下的問題,貶抑形式是片面的表現。
我們強調形式,但是不排斥情感,因為藝術一定是抒情的。藝術家的情感雖然是個人的,但是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文化精神。形式如果不帶情感,就會失去這種具體的文化內容,模仿和抄襲古人的創作經驗,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形式要有生命,必須寄寓不同時代不同個人的情感,必須讓形式的一頭連接著傳統書法所積累下來的各種豐富的表現經驗;另一頭連接著具有時代特征的個人情感,讓情感去激活傳統。只有這樣,形式才能夠既是歷史的,又是當下的。既能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引起觀者的交流共鳴。我們所講的形式,是有表現力、有生命力的形式。
我們既強調形式,又注重情感,我們認為情感與形式應當是統一的。情感離不開形式的表現,情感是被形式所表現的情感,情感就是形式;形式離不開情感的激活,形式是被情感激活的形式,形式就是情感。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強調書法創作必須將情感灌注到形式之中,書法家應當根據自己的情感去感受、理解、借鑒和發揚傳統書法中的各種表現經驗。為此,我們在形式表現上提出兩點主張:
第一,當代文化強調整體,地球是一個村落,天人合一。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這種相處形式應該體現在書法藝術的形式之中,書法創作應當特別強調作品的章法,在點畫和結體的基礎上,進一步表現字與字、行與行,甚至筆墨與空白的構成。書法作品不是文本式的,而是圖式的;不是閱讀的,而是觀看的。書法表現的敘述順序不僅是從點畫、結體到章法,更重要的是從宏觀到微觀,首先是筆墨與空白的構成,然后是行與行的構成、組與組的構成,再然后才是結體的構成和點畫的構成。使觀者面對作品真正能感受到“唯觀神采,不見字形”的精彩。
第二,當代文化強調關系,主張各種文明的交流和對話,提倡雙贏的和諧。人與人、文明與文明的這種相處關系也應該體現在書法藝術的形式之中,因此我們特別重視作品中各種局部的組合關系。在點畫上強調粗細方圓、輕重快慢的組合關系,在結體上強調大小正側、收放開合的組合關系,在章法上強調筆墨與空白、時間與空間的組合關系。讓書法藝術的魅力在點畫和結體本身之美的基礎上,進一步表現出點畫與點畫、結體與結體、字與字、行與行、筆墨與空白的關系之美。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書法形式是情感的物化,形式的表現是形而上的,書法藝術靠形式來表現,靠形式來交流。書法家的使命就是要想方設法去創造新形式,表現新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