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蓬節假日,尤其是“國慶”和“春節”這兩個“黃金周”,勞動者的休假權和加班補償便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節假日加班,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下面幾個案例或許能給勞動者以啟示。
過節費不等于加班工資
案例:小玲是某超市營業員。去年國慶節,單位給每位員工發放了500元過節費。長假期間,小玲等員工被安排加班兩天。事后,小玲找到超市老板,要求支付國慶長假期間的加班工資,但老板辯稱已給小玲等員工發放了過節費,故拒絕再向小玲支付加班工資。小玲不服,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法院審理后認定過節費屬用人單位的福利范疇,不屬于加班費,遂判決超市支付小玲日工資3倍的加班費。
點評:過節費是用人單位的一種福利政策,享受過節費勞動者無須提供額外工作。而加班工資則是給付員工在工作時間以外提供額外工作的勞動報酬。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休息的權利,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節假日加班,使勞動者得不到休息,就必須足額向勞動者支付數倍于正常工資的加班費。由此可見,過節費和加班工資完全是兩回事,不能相互抵沖,一些單位以“過節費”或水果等食物來沖抵加班費,是違反法律規定的。
不能以補休代替加班費
案例:國慶長假期間,公司因業務需要安排員工加班。小張被安排在10月1日和10月2日兩天加班。節后,公司就發了一個通知,稱國慶期間加班的員工一律不支付加班工資,而改為補休。小張對此表示異議,找到領導要求支付加班費。但公司領導卻告訴他,你們雖然在國慶節加班了,但是公司已經安排你們補休,這相當于你們沒有加班,所以公司根本就不需要向你們支付任何加班工資。
點評:小張所在公司領導的說法明顯是錯誤的。用人單位能否以“補休”代替加班費也要區分是在法定節假日還是休息日加班。由于法定節假日加班是親朋歡聚、舉家團圓的好日子,故其和休息日不能等值。根據《勞動法》規定,對于休息日加班,用人單位既可以支付加班工資,也可以安排補休。但對于法定節假日則必須支付加班工資,而不能用補休來代替。根據國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國慶、端午等均屬于法定節假日,故不能以補休代替加班費。
拒絕加班克扣工資違法
案例:春節期間,小魏接到廠里車間主任的電話稱,廠里接到一個大訂單,要求所有員工回廠里加班。因為和女友約好去外地游玩,小魏便拒絕了主任的要求。春節過后,廠里以小魏在工作中不服從領導指揮,決定扣發小魏當月獎金。小魏不服,一紙訴狀將廠里告上了法庭。小魏認為,勞動者享有休息權,對于是否加班,自己享有決定權,單位以自己拒絕加班而克扣自己的工資行為違法。法院經審理后,支持了小魏的訴訟請求。
點評:根據我國《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要求員工加班必須和員工及工會協商,不得強迫員工加班,更無權克扣工資,同時一些員工有特殊狀況也不得安排加班,如妊娠期女員工不應延長其勞動時間等。當然,用人單位在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公眾利益等法定情形下可以安排勞動者加班,且勞動者不得拒絕。本案中,小魏所在單位為完成訂單任務而要求小魏加班,并非屬于法定情形,故小魏當然有權拒絕,單位扣除其獎金無任何依據。
張雪源 陶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