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正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和特點。農民早已不滿足于“一張桌子一張嘴,一位老師一杯水”的培訓方式,多媒體在農民培訓中發揮強大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學內容單一,手法單調,信息量少,氣氛沉悶等現狀,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凌亂的知識條理化,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彌補了室內教學不足。通過在陽光工程培訓、創業農民培訓及實用技術培訓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提高了農民培訓的質量,改變了以往農民培訓工作的被動局面。
一、提高農民學習興趣,開闊農民視野
傳統的單純依靠老師語言講解的培訓模式由于單調、抽象,難以使理論知識感性化,農民理解困難,因而容易使其積極性受挫,學習信心不足,從而抱著學多少算多少、可學可不學的態度應付培訓。演示型的多媒體教學能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現出來,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農民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農民的學習興趣,為農民打開一扇通向廣闊市場的窗戶。
例如,在農產品營銷培訓中,采用國內大型蔬果交易博覽會、蔬果批發市場圖片,多角度反映交易會概況、市場規模、交易流程、蔬果產品流通的具體步驟,讓農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把從來沒有見過的景象展現在農民面前,讓其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在畜牧養殖培訓中,展示標準化養殖場的圖片,規范的管理、嚴格的消毒、科學的防疫、整潔的環境,讓農民深受觸動,這無疑成了他們學習的榜樣,努力的方向,信心的源泉,長久的動力。
二、提高教學吸引力,增強課堂效果
以往的農民培訓,由于條件簡陋,難以對農民形成有效吸引,培訓班的氣氛往往不盡人意,有的交頭接耳、心不在焉,有的出出進進、無心聽講。多媒體技術為培訓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和具有感染力的聲響吸引農民的注意力,使參訓農民都把心思用在了聽老師講課上。老師因勢利導,教與學相互促進,培訓班因此變得和諧而圓滿。
例如,在日光溫室或塑料大棚建造中,原來老師只能口述講解,農民似懂非懂。通過多媒體教學,把建造的整個流程用圖像反映出來,再通過老師的逐步講解,農民個個聽得聚精會神,一看就懂。病蟲害防治是農民最頭痛的事,沒有多媒體教學,老師只能用語言闡述每種病蟲害的特征,農民聽了還是不會識別。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把每種害蟲的圖片展示、放大,農民一看,再聯系實際,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什么害蟲,防治方法也牢記在心,終身受用。
三、增強農民認知,提升培訓效果
農民培訓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很多培訓內容離不開生產實踐。但實際生活中很多實踐因受設備、場地、材料、時間等條件制約而無法進行,很多理論因缺乏實踐基礎而顯得蒼白、空洞。多媒體技術為農民培訓提供了強大的虛擬現實功能。在這個環境中參與者可進行各種操作,并有親身經歷的真實感受。同時可以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事件或問題,作為培訓的中心內容,讓農民面臨一個需要立即解決的現實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土壤肥料知識培訓中,向農民講解各種元素對植物生長都有同樣重要的意義,這里有一個“木桶理論”,農民比較難理解。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用繪圖工具做一只木桶,寬窄不一的木板代表各種需求量不同的元素,桶的貯水量代表植物生長的健康程度,縮短任意一只木板的長度,桶的貯水量就會相應減少,意味著減少任一必需元素的施用量植物的生長就會受影響,農民就很容易理解了。還有,在果樹修剪教學中,“種植”一棵虛擬的果樹,用動畫的形式向農民演示修剪過程,只要老師在電腦上動一下鼠標,相應的枝條就會被“剪掉”,利用這個方法可以反復地修剪一棵果樹。也可以讓農民親手嘗試修剪,并由老師給出評價,讓農民有操作的真實感,更克服了現實中初次修剪的畏懼心理和不可逆性。讓農民學員在學習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做、有所獲, 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