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引種是將優良的畜禽品種從甲地引到乙地進行繁殖和飼養。它是畜牧養殖生產中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隨著畜牧業的規模化、集約化、規模化建設的推進,畜禽品種作為養殖環節中的基礎環節,其質量優劣不僅決定了整個養殖環節的利益多少,而且也決定了畜禽產品的品質高低。同時,近年來由于畜禽引種導致的疾病防控難度在逐年加大,如何有效解決好找到科學的引種和避免引種帶來的問題這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是飼養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的。本文就針對引種這一內容從5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一些建議。
1. 制定合理的引種計劃
要根據當前飼養場的生產需求和生產目的,結合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引種計劃和方案,同時要求所引進的品種要符合引種要求、用途要明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到所引畜禽產地的環境和自然條件必須與當地的環境自然條件大體一致,這樣畜禽才會很快地適應環境,正常的生長發育,這樣引種才會成功。如果自然氣候環境不同,比如將熱帶動物品種引入寒帶就會因為不能適應環境出現死亡,反之寒帶地區的畜禽品種引入到熱帶也難于養殖。同樣,氣候干燥地域的動物到了濕潤地區也不容易飼養,等等。這些都應該在引種前充分考慮到。如果養殖場的人員缺乏引種相應的知識和技術,可以咨詢當地的畜牧獸醫部門,這樣就可避免引種計劃的盲目、甚至錯誤。
2. 引種目標場家的選擇
引種目標場家通俗講就是輸出地的場家。在選擇時要求輸出地必須是國家畜牧獸醫部門劃定的非疫區,畜禽場內的獸醫防疫制度必須健全完善。在實際選擇引種目標場家過程中,首先要查看該畜禽場的各種證件,包括《動物防疫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等法定售種畜禽資格的證件等。其次要盡可能選擇新建場,要求建場時間最好不超過5年,同時所引品種規模數量應越大越好,這樣有利于精挑細選。再次要考慮目標引種場家具有的“三高”即生產水平要高,配套服務質量高,有較高的信譽度。
3. 畜禽品種的選擇
在選擇畜禽時,要采取“查系譜、細觀察”的方法。首先要查閱畜禽品種的系譜檔案,至少要查閱3代的檔案,真正明確了解所引得畜禽品種的生產水平要高,血緣要純正,遺傳性能要穩定。其次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畜禽個體,挑選具有明顯品種特征的畜禽,比如在引進母畜時要求乳頭數要多、無瞎乳頭、陰門要大、背腰平直、后軀發達等這些母畜應有的特性,引進公畜時要有四肢粗壯、睪丸大而對稱、雄性特征明顯的特性。
4. 運輸
運輸車輛必須嚴格清洗消毒,并且大小合適,在車箱底部應墊上鋸末或沙土等一些柔軟防滑的墊料,避免畜禽在運輸中顛簸碰撞而出現受傷。
在裝車時要盡可能將畜禽按體重大小分裝。對于個性強猛、特別不安的,可適當注射鎮定劑。
運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應激。比如在夏季進行畜禽運輸應選擇陰涼天氣,或者早晨傍晚時分來進行。尤其在路途較遠時,要在運輸車輛的頂部安裝遮陽網,避免溫度過高,出現熱應激。此外,還應注意畜禽運輸途中的飲水供應。而在冬季引種運輸過程中要做到保溫防寒,防止賊風。另外,在運輸途中盡量做到勻速行駛,減少緊急剎車造成的應激。
5. 隔離舍的管理
當所引的畜禽到達目的地,要先供給清潔飲水,可以在水里添加電解質、維生素類(維生素C、維生素E等)、甜菜堿等讓其自由飲用,同時讓畜禽充分休息4~8小時后再喂少量的飼料。
引進的畜禽應隔離飼養觀察20~30天,同時在隔離期可以對一些一類傳染病再進行一次免疫注射,如口蹄疫、豬瘟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等。在冬季,要保證隔離舍內的溫度,根據所引畜禽的年齡和要求,防止溫度過低引起畜禽發病。在隔離期間,畜禽喂食的飼料要逐漸過渡到當地飼料,可以由畜禽輸出場提供5~7天的飼料,同時喂食時間也不要突然變更,逐漸過渡,讓畜禽適應新的飼養環境,從而防止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