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屬于優質板栗產地,現有板栗規模位于國內前列,該市板栗栽培面積約101.2萬畝,產量達到10萬噸。近年來又不斷加大優良品種改接的力度,板栗優良品種面積逐年增加,產量和質量也在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傳統栽培習慣影響,板栗生產存在“薄地大片,廣種薄收”的實際問題,尤其近年受市場價格波動和干旱天氣的影響,板栗產量不穩,經濟效益不高,出現了砍伐栗樹現象。因此迫切需要開辟一條增加栗農收入的新路子。2011年承德市農廣校在板栗栽培大縣——寬城,發展栗園循環經濟,借助板栗園的生態環境,在板栗樹冠下進行板栗蘑仿野生栽培和根床調控示范。
板栗蘑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利用板栗樹修剪下來的枝條作原料生產板栗蘑,能保持了野生板栗蘑所特有的香味、營養和品質。由于是在板栗樹下進行栽培,不占用其他耕地,因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土地復種指數,提高了栗農的經濟效益。在生理上,栗樹與板栗蘑也形成了一種互相促進,協調生長的關系,板栗蘑需常澆灌,這也為栗樹生長同時提供了充足水分,并且板栗蘑呼吸作用也為栗樹提供了充足的CO2,促進其進行光合作用。同時板栗蘑生產留下的菌糠還可作為原料,輔以有機肥和秸稈,結合滴灌實現水肥一體化,進行板栗樹根床調控。實踐證明,經調控的樹體營養狀況良好,結果率高,畝均增產15%左右。
循環經濟的實現,將板栗林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形成多維立體產業經濟結構,這比單一經營能更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性。使板栗園的長、中、短期效益有機結合,極大地增加了其經濟附加值。也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優化農業生產環境,調整農業生產的布局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