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落實韓長賦部長在農業部農業農村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關于“全力推進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農廣校要在培養職業農民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要抓好農民中等職業教育”等一系列指示精神,2012年11月4日至5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山東省濰坊市召開實施“百萬中專生計劃”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座談會,相關負責人就“百萬中專生計劃”實施情況進行了介紹。
問:當前全國外出打工農民工超過2.5億,“農二代”不再愿意回鄉務農。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百萬中專生計劃”有何目標?
答: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培養適應農業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全力推進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由農業部于2006年啟動實施,目標是依托農廣校系統和農職院校,10年培養100萬名農村中專生,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問:自2006年實施“百萬中專生計劃”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果?農廣校體系目前項目實施情況如何?
答:全國農廣校在各級政府、農業部門和領導的支持下,體系上下聯動、齊心協力、多措并舉實施“百萬中專生計劃”,克服缺乏政策保障、沒有專項資金、招生競爭激烈、辦學基礎薄弱等困難,超額完成了招生培養任務,取得了可喜成績。2006年至2011年共完成招生78萬人,6年分別招生9.03萬、13.2萬、13.8萬、14.1萬、16.1萬、12.1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近10年以來的歷史高點。招收的學員中留鄉農民占總人數的75.4%。
目前,“百萬中專生計劃”畢業學員24.2萬人。據2009年對2006級-2007級前兩期14.8萬畢業學員的跟蹤調查,從畢業生去向上看,在農村務農畢業生(指從事農業生產,擔任村兩委干部,從事農技推廣、動物防疫等工作)占總人數的63%,其中村兩委干部占38.8%,專業大戶占13.9%,農技推廣員占13.6%,專業合作社骨干占9.2%。從收入情況看,2009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農廣校務農畢業生的人均純收入達10255元,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從入學前后的收入增長來看,務農畢業生年收入增長2000元以上的,占45.8%,遠遠超過農民人均收入增長幅度。從帶動作用上看,學員中黨員、村干部比例達到30%以上,是農村基層組織的中堅力量,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帶領農民致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問:實施“百萬中專生計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十二五”期間,農廣校體系將按照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積極主動適應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繼續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的組織實施力度,擴大培養規模,提高培養質量。
第一,繼續抓好招生工作,全面完成計劃任務。加強全國農廣校體系招生的組織力度,穩步擴大招生規模;總結和宣傳畢業學員先進典型,擴大社會影響;加大與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辦學,拓寬招生渠道。
第二,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保證計劃順利實施。爭取和落實好國家助學金補助和免學費政策,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政策和免學費政策覆蓋面,爭取地方政府對農廣校辦學支持政策和農業部各項農民培訓項目對農民職業學歷教育的支持,讓農民免費到農廣校學習。
第三,狠抓教學規范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突出抓好教學輔導、實踐教學、自學和考試考核等環節,建立健全教學督導檢查制度,規范教材建設、訂購、發放程序。
第四,突出實際實用實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教育下鄉進村,重點加強培養村組干部、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種養專業大戶、村級技術推廣員、動物疫病防疫員、農產品質量監測員等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充分體現農民教育的特點,加強特色專業、精品專業建設,努力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