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田間學校是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采用非正式成人教育的方法,以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為特點的農民田間技術培訓活動,也是國際流行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方式。2012年3月在新疆自治區農業廳科技處、自治區及自治州農廣校指導下,博湖縣農廣校在本布圖鎮富民蔬菜合作社,成立了博湖縣首所農民田間學校。
一、博湖縣農民田間學校的基本情況
博湖縣富民蔬菜農民田間學校是在考察北京、河北省田間學校的先進經驗后,根據博湖縣的實際情況摸索成立的。教室面積100平方米,由合作社會議室改造而成,桌椅是租借的,教室配備培訓用投影儀、筆記本電腦等專業設備,蔬菜實習基地是博湖縣農廣校自己創建的設施農業基地,面積200畝。
農民田間學校成立于3月,有學員30名,其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均來自富民蔬菜專業合作社,平均年齡38歲,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家庭主要收入來自蔬菜生產。田間學校課程設計40節,每節3課時,理論1課時,實踐2課時,每周二上課。課程安排主要以拱棚蔬菜生產管理為主線,圍繞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由學員提出,分組討論,對一些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由縣農廣校、農技站老師先行培訓,同時邀請自治州農科所、農業局、農技中心專家專題培訓,做到課程圍繞生產設,老師圍繞學員轉,理論培訓圍繞實踐走。經過培訓已初現效果,學員不僅能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自家的蔬菜生產中,還能夠帶動周邊的親戚朋友應用新技術,解決生產中的難題。據初步統計,學員在田間學校至少掌握2項實用技術,教學基地的蔬菜生產完全按照無公害規程操作,節省農藥、肥料,畝效益增收在500元以上,基地直接增收在10萬元以上。學員通過學習推廣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專業技術戶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二、特點及主要工作
農民田間學校是參與式農民教育模式,解決過去采取的集中灌輸式培訓方式的枯燥乏味,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農民不愿聽、聽不懂、記不住,加之培訓時間選擇不當、培訓時間短、致使培訓效果較差的問題。要根據農民的特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農民主導地位。傳統培訓教師是主體,農民處于從屬和被動地位,農民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而在田間學校農民是主體,具有主導性,意愿能充分表達。在成立各類農民田間學校時要進行深入調研,掌握農民的需求,按需開展培訓。
二是突出培訓內容針對性。傳統培訓課程多由政府部門制定,針對性差,農民不愿意聽。田間學校培訓前通過需求調研,了解農民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并通過科學分析整理,制定針對性強的培訓計劃。根據生產實際,開展具體某一類的專業培訓,如種植辣椒、黃瓜、茄子等。
三是突出參與式培訓。傳統培訓多是教師“一言堂”,田間學校通過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教師解答、課前回顧等互動式、參與式的形式,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教學中去,農民感興趣、易于接受。培訓中輔導老師要善于總結教學中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可邀請不同類型的專家進行專題培訓,務必解決學員提出的疑難問題。
四是突出生產各個環節實踐。傳統培訓往往在農閑時進行培訓,當時學會了,生產應用時也都忘光了,而且培訓時間短,農民得不到系統培訓。田間學校在重要農時的各個環節,每7天開展一次農民學習日活動,還就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示范,讓學員通過田間觀察和實際操作,能夠很快掌握新技能。
五是突出效果測試。傳統培訓結束后,就算完成任務。田間學校培訓前后都要對學員進行測試,了解他們技術掌握程度,同時對教學進行評估,針對問題改進培訓內容和方法。
六是突出能力培養和行為改變。傳統培訓只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內容單一。田間學校不但培訓技術,還重點培養農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團隊建設和團隊活動,培養農民團隊意識,增強自信心,改變思想和行為。
三、幾點做法
1. 農民田間學校宣傳到位。在開學典禮當天,由博湖縣田間學校協作單位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邀請新華通訊社、農民日報、央視新聞、農資導報、中央電視臺、央廣新聞六大新聞媒體的記者同時采訪報道。央廣新聞當時直播,全國人民當時都知道了博湖縣田間學校開學的消息。博湖縣宣傳部、電視臺也一直在跟蹤報道辦學情況。
2. 學員均來自富民蔬菜合作社,均居住在合作社周圍,便于集中學習。所有學員均進行蔬菜生產,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對蔬菜生產管理特別是蔬菜病蟲害防治、施肥技術等需求迫切,學習后能夠在生產中直接應用,學員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
3. 學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高,在分組討論時能夠將生產中積累的經驗與其他同學共享,在專家講課時能積極交流、咨詢、探討。學員與指導老師、學員與學員之間能夠經常聯系,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方法,傳遞新信息等。
4. 學員集體榮譽感強烈,能夠將學到的技術傳授給周邊的農民,身穿“田間學校”校服的學員已經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 培訓內容太廣泛,還沒有達到針對其一種作物專一化培訓,針對性還不夠。2012年第一次辦農民田間學校,對學員需求調研不深入,培訓內容涵蓋太多,涉及辣椒、黃瓜、胡蘿卜、豇豆等十幾種,各個種類在生產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在每周一次課中無法全部解決。另外在講辣椒病蟲害問題時,種植胡蘿卜的學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影響教學效果。建議今后要具體到某一類作物專一化培訓,如辣椒學校、豇豆學校等。
2. 資金緊張。雖然在兩級農廣校的指導下成立田間學校并開展教學,但資金仍是制約因素。首先是教學費用,包括桌椅、板凳、教學必備設備、教學資料費,專家講課費、指導老師交通費等。二是實踐基地的補貼。三是試驗示范費用。今年為了提高田間學校的影響,為每位學員定制了校服。每個班一年的費用預計在5萬元左右。建議:一是爭取項目資金。二是爭取縣級人民政府的惠農政策支持。三是考慮能否將田間學校時間延長,納入農廣校的業余培訓中,爭取資金。
3. 教師隊伍有待加強。田間學校在博湖縣屬新生事物,現有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建議加大田間學校的輔導員培訓。
4. 應整合各方資源改變傳統的培訓方式,形成農牧民的現代系統培訓。田間學校不能僅僅局限于種植業,應面向有助于農民增收的各行業,如養殖業、旅游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讓農民自主選擇學校學習,學了能用,用了就能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