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曾經發誓這輩子不當農民;20多年后的今天,被評為新農村實用人才、明星企業家、優秀黨員,不但安心當起了地地道道的農民,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的黨支部書記。他就是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新勝村的村支書尹昌煥。
1979年,僅以3分之差與大學校園失之交臂的尹昌煥回到家鄉輝南縣新勝村。尹昌煥不安于傳統農耕生活,一心只想跳出“農門”,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要不當農民,干什么都可以”。他當過建筑力工、學過瓦工、干過修理工,吃過酸甜苦辣,飽嘗困苦磨難,但還是擺脫不了“農民”這個稱呼,好勝的尹昌煥決定回到農村干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
新勝村是朝鮮族村,隨著對外勞務市場的開放,鮮族人到韓國打工已成為一種時尚。尹昌煥決定承包外出村民的土地,逐年擴大種植面積。雖然承包的地多了,產糧也不少,但一年下來,除去承包費和生產資料等費用,也所剩無幾。追其根源,是種植的水稻不是品牌,賣不上價格。他逐漸認識到走優質生產、品牌經營是個好路子,多次到長春向吉林農大的專家請教。為增加綠色食品科技含量,減少化肥用量,他加大了田間管理的力度,而且專門搞了一塊2畝地的試驗田。在輝南縣農廣校的幫助和支持下,進行水稻測土配方施肥試驗和水稻新舊品種對比試驗,并注冊了自己的大米品牌。2000年,他帶頭成立了三通河綠優稻米生產合作社,以訂單的形式統一加工銷售,還多方籌措資金,引進了稻米加工設備。在他的倡導和帶領下,全村的水稻生產走到了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管理軌道上。注冊了“三通河牌”優質稻米商標,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經過不懈努力,尹昌煥種植加工的“三通河”牌大米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吉林省消費者協會授予“3.15”標志產品,榮獲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金獎,被省政府命名為吉林名牌產品,并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家,進入了北京、廣州、浙江等地區。
2009年初,尹昌煥參加了農民創業培訓,增強了創業致富的決心和信心。他根據合作社發展運行情況,仔細研究創業計劃,以承包田入股和訂單的形式與會員合作,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管理、統一加工銷售的發展新格局,使合作化道路越走越寬。目前,合作社已發展會員261人,發展綠優稻米基地2800畝,會員畝均增收220余元,戶均增收5100元,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新勝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2010年3月,在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他又一次以高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有人問尹昌煥:“村民富了,你本人也發了,還當村支部書記干啥?”尹昌煥堅定地說:“我當書記的目的就是想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僅讓村民兜里的錢多起來,也要讓村民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更要使我們的生活環境美起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更好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他無償提供資金,并毫不保留地將所掌握的技術傳授給村民,并自籌資金12萬元,成立一個集產、加、銷于一體的綠優米加工廠,可安排28人就業。這幾年,他向敬老院、學校捐款3萬余元,為學校購進圖書2000余冊。自“黨群連心工程”開展以來,他主動包了雙鳳中心小學的貧困學生季艷慧,并一直資助她大學畢業。他每年都自費請農業專家為農戶講課,傳授綠優米栽培技術,幫助貧困戶脫貧。2000年在吉林省第二屆農民科技節上,尹昌煥被授予優秀農村科技能人,2003年他獲得農業部頒發的全國種糧大戶榮譽證書,2004年被中共通化市委、市政府評為通化市創業先鋒,2011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農村農用人才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