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省滑縣城關鎮賈固村,打聽一下李全東的名字,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你還會發現人們親切地稱李全東為“老懂”。大家遇到種植方面的疑難問題去問李全東,都能得到滿意的答復,因此,就得到了“老懂”這個雅綽。
2004年12月,經縣農業科技入戶領導小組批準等程序,農廣校學員李全東被確定為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示范戶。剛開始李全東信心十足,他心里說,我繁育種子這么多年,帶領十來個農戶不成問題。但在他的種地生涯中第一次聽說 “小麥前氮后移”、“測土配方施肥”、“玉米一增四改”等科技新名詞時,已經50多歲的李全東頓時感到責任重大,以前自己的知識已經過時。作為一名科技示范戶,要想把自己的責任田種好,把科技知識傳授給其他農戶,首先就得用科技武裝自己!李全東自己出資訂閱了多份報刊雜志閱讀學習。在人員聚集的大街上設立宣傳欄,每到關鍵農時季節或技術培訓后,他都將具體指導內容寫在黑板上。
李全東多年有個習慣,沒事總愛到地里轉。2006年剛開春,李全東發現本村3位村民正在地里忙活,準備澆小麥返青水。李全東發現麥苗長勢較旺,群體也較大,一問3人還準備每畝施100公斤碳銨。這下李全東的話匣打開了,一個小時下來,3人理解了前氮后移的內涵,懂得了冬前分蘗多,越冬群體較大,澆水施肥應該推遲到拔節以后,這樣就有效控制了小麥春季分蘗的滋長,提高分蘗成穗率。后期葉面噴肥,有效預防干熱風,保證小麥正常灌漿。3人按照李全東的指導推遲到3月下旬結合澆水每畝施51%的小麥配方肥25公斤,后期每畝施尿素5公斤,結合葉面噴肥,獲得了畝產600公斤的產量。事后3人算了一筆賬,3家責任田25畝僅化肥一項就節約約4000元,更不用說增產帶來的效益。
2007年,在滑縣農廣校的支持下,李全東又設立了小麥超高產攻關田100畝,并與農廣校教師一道開展小麥超高產試驗示范;小麥、玉米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等。示范田多了,人更忙了,為了能更好地把科技知識及時傳播給農戶,李全東干脆把自家的房子整理出幾間,開辦科技宣傳室,在自己家里又架設了高音廣播。白天地里忙活,晚上就把鄰里輻射戶組織到家里學習,并及時召開科技廣播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90%以上的土地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大部分農戶采用了節本增效栽培技術,如今是“村看村、戶看戶、群眾都看示范戶”。
李全東的汗水沒有白流,2011年小麥超高產示范田畝產突破700公斤,為滑縣良種推廣、滑縣科技興農、滑縣連續9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作出了突出貢獻。2011年李全東被安陽市農業局評為“小麥大王”,還先后獲得了農業部以及省、市、縣政府的多次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