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
龍湖物業的服務和管理水平,在業內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位于順義的龍湖·滟瀾山項目,更是獲得了“2012年度北京市五星示范小區”稱號。而在這種種殊榮的背后,是龍湖人做出的大量的默默無聞但卻異常扎實的工作。
一個靜謐的午后,北京龍湖·滟瀾山的監控室里,警笛突然尖銳地響了起來。通過中控監視,工作人員立刻發現警報是由小區內一戶人家的紅外報警設備發出的,隨即通知到現場巡邏隊員,幾分鐘內就找上了這戶出現“險情”的人家。
沖到事發地時,隊員發現一位中年男性正騎跨在兩戶人家中間的分隔墻上,試圖爬進院子。迅速出警的巡邏隊員,將這位沒有得手的“犯罪分子”逮了個正著。隨后,把他請了下來。
但是詢問的結果令人啼笑皆非。原來,這位先生也是小區的業主,由于一時馬虎,他將鑰匙遺留在家中。于是他想出“奇招”,打算從鄰居的院子翻墻而入,卻沒想到觸發了每家門口統一安裝的紅外報警設備。
雖是場誤會,但卻讓這位先生頗感高興,因為這次的小插曲,讓他感受到了小區安保措施的強大。
高科技裝備深藏不露
近日,為了近距離感受龍湖物業的優質管理水平,記者來到位于順義的龍湖·滟瀾山項目,近距離接觸了這個擊敗了200多家參評單位,獲得“2012年度北京市五星示范小區”稱號的優美小區。雖然已經進入隆冬季節,但是在小區中,由于樹種選配得當,各種樹葉呈現深淺不一的紅色、黃色的高矮灌木,將小區裝點得異常富有韻味,而一些結出紅色果實的矮樹點綴其間,更讓整個小區顯得生機勃勃。
在小區中,龍湖物業配備了不少深藏不露的高科技裝備。該項目的負責人楊威告訴記者,為了做好安保,物業人員做了層層準備。電子圍欄是第一道保護系統,這套系統安置在滟瀾山小區的大門圍欄上,9000伏特的高壓電流流淌其間,一旦有人翻越圍欄,高壓電能可以將他打一個跟頭,但獨特的低電流設計,卻不會傷及性命。一旦電子圍欄被觸發,連接監控室的警鈴將響起,提醒安保人員立即到達現場。
第二道防護就是業主家門口安裝的紅外對射裝置,一旦有陌生人跨越,造成紅外射線被阻斷,連接中控室的警鈴也會響起。此外,安裝在園區的100多個攝像頭,能實時觀察小區的情況。一旦有突發情況,中控室的大屏幕上,能迅速切換到事發地附近的攝像頭。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物業管理人員根據不同的時段,也調整了不同的重點顯示地點。在白天,監控屏幕上顯示的是環路和路口的情況;而在夜間,則顯示的是圍墻等地的情況。而安裝了無聲警燈的電瓶巡邏車,每天都在小區內進行巡邏。
節能改造有妙招
在平時的工作中,龍湖也積極推進機械化的作業方式,比如落葉吹風機代替了傳統的掃把,因為掃把在掃地時,會劃傷草坪。而車庫也配備了掃地車,減少人工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滟瀾山小區只是一個縮影,在龍湖遍及全國的小區中,根據小區的定位、入住人群、建筑構造等不同特點,龍湖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案,雖然手段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物業管理的標準卻沒有高下之分。“善待你一生”是龍湖物業的服務宗旨,在這句簡單的話語背后,是龍湖物業服務好全國14座城市、74個項目,28萬龍湖業主的決心。
同時,為了響應國家的節能號召,也為了在運營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不增加業主的物業費負擔,龍湖還對所管轄的很多小區進行了諸多的節能改造。
“由于成本是固定的,只能通過方法和手段提高效率。”重慶龍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杰告訴記者,比如在燈具方面,龍湖制定了一套措施,根據業主的生活習慣,在人少時將燈組調低或者關閉。此外,龍湖還在一些小區內進行了節能燈的改造。在照明亮度不降低的情況下,為車庫換裝了LED節能燈。同時,小區會所的中央空調,也換成了變頻分體式空調,根據業主的起居習慣,在不同時段分段開放。
而這樣的節能改造還有很多:龍湖專門購置了中水回收裝置,將雨水收集處理,運用到綠化用水中;在電梯間中,龍湖物業的員工也充分發揮了自身的聰明才智,發明出一套設備,可以利用電梯間產生的冷風,進行制冷,省去了空調的使用。一系列的節能措施,每年能節省電費和水費600多萬元。
自己戴上物業標準“緊箍咒”
注重細節,是龍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的法寶。可以說,龍湖關注細節的工作作風,深入到了管理的方方面面。
記者在滟瀾山小區看到,大到一臺機器,小到一把螺絲刀,只要是在物業管理范疇內的物品,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比如在配電間的墻上大小不等的螺絲刀,被整齊地掛在墻上一塊特定的區域中。而工作記錄本等不起眼的小物件也有自己特定的擺放位置。楊威告訴記者,這種標識化的管理方法,能使整個工作效率提升很多。因為一旦需要,能第一時間就定位到所需物品。
龍湖對細節的要求,在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苛刻。按照消防部門的規定,水泵房的一些管路設備,每3個月要進行一次檢查,每半年要進行一次帶載實驗。而為了在關鍵時刻不掉鏈子,龍湖規定每月都要檢查,每2個月就要進行一次帶載實驗。
此外,2012年《龍湖物業標準白皮書(2012版)》的發布,讓龍湖物業成為國內首家公開發布管理和服務標準的物業企業。而這一舉措,無疑是龍湖給自己戴上了“緊箍咒”。
比如《白皮書》中寫到:雨停后30分鐘內,要求將座椅、康體設施擦拭干凈,并且精確到具體的時間范圍;晚上巡邏值班人員統一換上軟底鞋及佩戴耳麥;物管公司的老總深夜翻墻測試保安人員夜間的工作狀態。這些近乎嚴苛的條條框框,讓業主真正得到了實惠。
而龍湖內部的管理溝通渠道也十分暢通,比如,龍湖公司內部搭建了一套網絡工作平臺,不管在全國什么地方,只要登錄這套系統,龍湖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相互聯系。就像時下的聊天系統一樣,不管什么級別的員工,只要點開他的名字,你就能直接與他對話。在這樣的機制下,整個龍湖公司始終保持了無限的活力。
讓業主感到“滿意+驚喜”
“物業不是埋頭苦干,而是應該和業主交流,形成和諧的互動關系。”楊威告訴記者,在龍湖,人們有這樣一個說法,工作要做到讓業主感到“滿意+驚喜”。舉個簡單的例子,秋天樹木落葉,如果保潔人員把葉子全掃干凈,這是滿意;如果特意留下一些葉子,為小區環境增添一些美感,這是驚喜。而物業的工作只是做到“滿意”并不足夠,“驚喜”才是龍湖人追求的目標。
而龍湖的物業人員也一直踐行著工作做到“驚喜”的標準。業主結婚時,物業人員會幫助貼上囍字,鋪上紅地毯、綁上氣球;業主喜得貴子,物業人員會送去紅雞蛋;在寒冷的冬季,物業還會細心地為金屬門把手穿上“衣服”;而對于長期不在家的業主,物業還會在冬季為業主的空調室外機套上套子;在大堂中,龍湖還會舉辦業主子女的畫展,增進業主和物業的感情。正是由于這些日積月累的“體貼”之舉,業主和物業人員關系非常融洽。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夜里,兩位老業主就曾給還在保安崗位上的員工送上一大鍋熱騰騰的湯圓。
對于龍湖最寶貴的資源——員工,龍湖也是倍加呵護。比如,公司設立了激勵基金,用以表彰優秀員工,對個人每天有50到500元的現金獎勵,而對團體有500到1000元的獎勵。此外,龍湖還設立了一個專門的互助基金,幫助困難員工解決燃眉之急。員工只要每月自愿繳納3元錢,在急需幫助的時候,就可以從這個基金中支取,金額上不封頂。龍湖領導先期捐款20萬幫助基金開始運轉。
楊杰對記者說,龍湖的物業服務是從四個維度去做的。首先是為業主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從環境到設備、再到景觀、綠化的維系和打造。第二個是良好的客戶體驗,讓業主感受到良好的氛圍,這要通過細致的服務來實現。第三是保值增值,這需要物業公司用心地維護,像我們的電梯系統,十五年沒有大修過,還有小區的環境,經過很多年,也跟當初入住時一樣,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業主保值房產。第四個就是搭建專業的資源整合平臺,這種專業體現在保潔、綠化、消防等物業服務部門都要與龍湖的整體水平相匹配。通過做好這四個維度的工作,使業主享受到一種全方位的良好體驗。
未來要玩“云概念”
云、物聯網,是當今非常時髦的概念,而龍湖正在醞釀一項計劃,未來要將它們運用到物業管理中,讓業主享受到更加舒適的體驗。“生活一指化”,是這個計劃最貼切的形容詞。可以想象一下,在未來龍湖管理的小區中,包括電話、鬧鐘、遙控器等幾乎所有的家電,都統統可以集成在一個植入了龍湖軟件的終端設備中。
通過這個終端,業主可以設定起床時間,通知物業定時叫醒;也可以叫外賣;還能在下班的途中,遙控開啟空調、電飯煲;或者在出門旅行時,通過安裝在室內的攝像頭,查看家中情況;而一鍵呼叫物業,上門進行維修更是不在話下;通過這套系統,居民不但可以與物業聯系,還能與周圍的鄰里進行溝通。“未來,龍湖要打造一個為業主服務的360度的生活平臺。”楊杰說。
龍湖物業一直將自己定位于“在路上”的狀態。不斷奮進、不斷探索、不斷努力,使龍湖物業始終在這個行業中保持領先,才是物業人始終不變的追尋方向。
龍湖物業
2012年,龍湖物業獲得建設部頒發的“全國物業管理示范住宅小區”稱號。2011年,龍湖還獲得了中國物業服務百強TOP10。而在2010年,全國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授予龍湖物業“全國高科技低碳節能示范項目”以及“全國物業管理高科技低碳節能示范企業”的殊榮。憑借過硬的服務,龍湖獲得了客戶和同行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