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資源集中,造成北京用血緊張“郭美美”事件,使北京血液中心采血受到的影響至今沒有恢復
“急診好幾個等著輸血的患者。等待的時間越久,危險就越大……”來自北京市協和醫院急診科女超人、主治醫師于鶯的微博不免讓人憂心忡忡。此時,她也收到積水潭醫院外科大夫的微博私信,“由于醫院缺血,不少常規外科手術都已經停了。”而去年中國紅十字會的“郭美美”事件,則讓全國去年血液供應緊張的局面變得更加嚴峻。
3月14日上午,8點30分。北京市北三環,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即將外出的采血護士正在準備采血器具。30分鐘以后,60多名護士將和20臺采血車奔赴北京血液中心的20個采血點開始一天的采血工作。
“我們早上9點出發,到晚上6點收工,每天還有1/3的車輛要持續到晚上8點左右才能收工。”北京血液中心獻血服務一科科長陳霄說,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但從去年11月份開始,北京整整持續了一個冬季的血荒,大小醫院紛紛血庫告急,直到天氣轉暖的3月,緊張狀況才稍有緩解。但陳霄說,隨著北京市逐步進入到炎熱的夏天,又將再次進入到一個供血緊張的周期。
一些醫院的儲血量,一臺手術都做不了
近些年,血荒一直是全國很多地方的常態,盡管我國獻血量總體一直呈上升趨勢——衛生部的數據顯示,2006年~2010年間,國內自愿無償獻血人次由675萬增加到1180萬,年采血量由2295噸增加到3935噸,年供血量以12.6%的速度遞增,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滿足臨床用血需求。上海、南京、昆明等一些城市經常會飽受血荒的困擾,不時會出現用血告急的局面。
記者了解到,在全年血荒最為嚴重的幾個月里,昆明血液中心的血液庫存時常不足100個單位,只有應達庫存的1/20,該市一些醫院每天的儲備血量,有時連一臺手術都滿足不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有的醫生只好親自帶著危重病人的申請,來到血液中心取血。
就是在醫療系統發達的北京,也不例外。每年天氣轉冷以后,獻血者數量就開始急劇下降,但是另一方面,很多要做手術的患者都想趕在過年以前回家,于是就導致了醫院手術量的迅速增加,而這些狀況的出現則讓北京市的血液供應開始出現緊張的局面。
北京安貞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劉迎龍告訴記者,他多年的臨床手術經驗是,北京市全年除了冬季尤其是春節前后,暑假、夏季收麥子及秋收的時間段內,都會出現手術用血緊張的局面。
北京實際在給全國供應血液
這些年,隨著手術量的逐年增多,北京市的用血量還在逐步擴大,此外,由于很多其他地區的人也都到北京做手術,這更大幅增加了北京市的血液需求。北京實際上是在給全國供應血液。
2012年春節前夕,來自河北廊坊的楊某因患胃部腫瘤,住進北京某三甲醫院。手術至少需要使用1200毫升血漿,沒想到醫院竟然沒血。在楊某的兒子和他的一名親屬分別提供了400毫升血液后,還缺400毫升。
他們打遍電話,再也找不上一個合適的能獻血的人,最后只得花了1500元從一個經常賣血的人那里買了400毫升的血。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些年在全國,因為醫院缺血,被迫從賣血者那里買血的人并不在少數。
“急診好幾個等著輸血的患者,貧血血色素只有4克的(正常11~16克),血小板幾千的(正常10萬~35萬)。等待的時間越久,危險就越大,醫療風險就出來了……”3月9日,北京市協和醫院急診科女超人、主治醫師于鶯的微博不免讓人憂心忡忡。
“血小板的常規保存周期只有5天,醫院基本沒有庫存,最近一個月血源越來越緊張,有的病人得等上兩三天才能輸上。由于醫院沒有更好的應急措施,病人難免有意見。”于鶯告訴記者,近來還收到積水潭醫院外科大夫的微博私信,由于醫院缺血,不少常規外科手術都已經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