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拍剛剛結束,各大拍賣公司便未雨綢繆,為下一季大拍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征集活動。中國藝術品市場經(jīng)過幾年的拍賣洗禮,使得很多藏品資源易主,短期內很難出現(xiàn)在市場中。加之整個市場自去年底開始遭遇調整,進一步加重了藏家的惜售心理。在此情況下,拍品征集困難就成了各大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北京保利中國書畫季拍部總經(jīng)理殷華杰就表示:“現(xiàn)在征集是比過去難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比過去難些。一方面與市場有關,另一方面與近幾年大力征集和放量拍賣有關,很多過去沉淀了很久的作品重見天日。”那么,中國民間藏寶資源是否因此面臨枯竭,幾位專家給出了他們不同的意見。
話題:民間藏寶資源已近枯竭?
項立平
上海第一財經(jīng)頻道財經(jīng)評論員、制片人
最近跟了幾家一線拍賣公司的國內公開征集,整體印象是民間的藏寶資源已經(jīng)接近枯竭。幾十年前的抄家、退賠,收藏資源出現(xiàn)了一次重新整合;而過去幾年急劇著進行第二輪的整合,不少大公司用一種風卷殘云的方式席卷這些藏于民間的好東西,而經(jīng)過拍賣,大部分的精品已經(jīng)集中在極少數(shù)的財富階層和企業(yè)手中。
趙孝萱
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公司學術研究部總監(jiān)
文物藝術品就這么多,拍賣公司與拍場越來越多,被長期收藏的也越來越多,當然會資源枯竭。而且好藏家就會惜售,好東西因此會越來越少。拍賣是一個優(yōu)勝劣汰的行業(yè),隨著經(jīng)營環(huán)境越來越困難,知名的規(guī)范才是存活的保障。
季濤
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
我覺得,只有市場處于調整、低谷的惜售,有些新買的東西總不能賠著賣吧?藏品積壓在藏家手里,不等于民間沒東西。市場上漲期間,不斷換手是必然的,本來就是大藏家不斷從民間搜集、集中文物藝術品的過程,因而是不斷提高集中度的過程,過一段時間又會因種種原因慢慢散失、分散到民間。
殷華杰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季拍部總經(jīng)理
我們也要看到,浮出水面的作品還是少數(shù),與我國古今書畫、古董的存世量比還是少數(shù)。有一個現(xiàn)象可以證明,比如說吳昌碩、齊白石兩位畫家,僅從近百年日本為其所出畫冊就能反映出這兩者作品在日本的存量,而近年在拍場上出現(xiàn)過一些在日本出版物上的作品,但其所占比例不到10%。資源永遠是固定的,古藝術不可重生,在當今也很難滅除,已經(jīng)流向市場的只是易主,易主后還是資源,或者是潛在資源。有人說大藏家買去了永遠不會出來了,但是,就算是乾隆爺當年的收藏《石渠寶笈》中的作品現(xiàn)在不一樣流向市場了嗎?所以說資源枯竭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