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指一揮間,黃治東已走過十余年的設計生涯。十年前,剛出校門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所選的這條路能走多遠,十年后,他已是江城知名的室內設計師,有人戲稱他是大戶豪宅設計的“冷面殺手”——沒有他搞不定的設計。陳列在他工作室的幾十塊獎杯和各種榮譽證書,見證了他的成長與蛻變。
在生活中發現藝術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基因的遺傳,以及環境的熏陶對一個人的影響。愛好美術的黃治東同樣是出生在一個美術世家。他的父親、叔叔、哥哥,竟無一例外的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黃石陽新,他的父親和叔叔算得上是小有名氣的民間畫家。從小耳濡目染,黃治東對藝術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追求。
上大學時,黃治東毅然選擇了自己鐘愛的美術專業。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設計,黃治東在藝術的殿堂里自由的翱翔。那是黃治東最快樂的一段日子,“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融入到作品中,本身就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倘若能引起共鳴,那就是作者最欣慰的事情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藝術,追求藝術,生活中,一些作品的場景,總能誘發黃治東豐富的想象力。
藝術都是相通的。生活中的黃治東除了對美術狂熱的追求外,還喜歡涉獵一些古典文學書籍,一個藝術家必須具備一顆敏銳的心,用心發現生活、感受生活,才能鑄就完美的作品。博覽群書的他,總能將一些設計元素與自己的文化理念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在看電視劇《喬家大院》時,吸引黃治東的不是精彩的劇情,而是劇中古樸精致、獨具藝術設計的建筑,因此在山西寫生的時候,黃治東特意去了一趟喬家大院,“貴和堂的樓層護欄上,全部由磚雕砌成,圖案由福、壽、喜、祿、禎、祥團花和八卦爐、懸壺、文房四寶等組成,欄柱、欄板渾然一體,無論雕刻藝術,還是壘砌藝術,堪稱清代建筑的上乘工藝。”黃治東說,“甚至可以從橫梁上的圖案追溯出一段久遠的歷史來,喬家大院是建筑學的歷史縮影。”
每到一個城市,黃治東總會用心的觀察這個城市的建筑,每一種建筑都是一種文化的濃縮和傳承,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文風景,造就了不一樣的建筑格局,經典的建筑設計,也會隨著的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沉淀,散發出獨特的迷香。好的室內設計也一樣,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和沉淀的。
家居不是藝術的堆砌
有人說黃治東的手繪厲害,有人說他專業功底扎實,也有人說他善于“搞定”客戶。其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使他一步步邁向設計巔峰的應該是他的勤奮與低調。做設計也需要“用心良苦”,他用實際行動換取了客戶的認可。
“用良心做設計”一直是黃治東信守不變的承諾。“好的家居設計,一定是心靈的歸宿地,家應該是一個舒服和安全的地方”黃治東從來不認為家居就是藝術的堆砌。
實習生培訓課上,黃治東曾經問過學生們一個問題。《西游記》里去西天取經為什么非要唐僧去,而不是他那些神通廣大的徒弟?大家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為什么。黃治東一語直擊要害。“那是因為師徒四人中,只有唐僧的一心向佛,西天取經要經受九九八十一難,換得是他的徒弟早就知難而退了,只有唐僧從來沒有改變皈依佛祖的信仰,因此才修得了正果,取得了真經。”
“這就好比客戶選擇設計師,客戶選擇你不光只是看你的專業知識,談單技巧,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是否有顆誠心。”
家居設計中,黃治東也是一個擅于把握細節的人,記得他曾服務過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客戶,在材料選擇、燈光設計、色彩搭配以及噪音上處理上,黃治東都提出了一些獨到的建議。“人老了,對色彩的辨別能力差了,行動也遲緩了,地板磚必須選擇防滑的材質”。有的老人有起夜的習慣,房間可以安裝小夜燈,開關必須設計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以防絆倒。軟裝搭配方面,窗簾可以選擇一些厚重素雅的圖案,符合他們那個年代的審美觀。
十年設計生涯,他嘗遍了各種風格,中式、歐式、泰式、地中海、古典、現代、簡約,每一種風格他都運用自如,細心的人可以發現,每一件作品,小到一把轉椅、一個頂燈、一塊瓷磚,都清晰的印有“黃式”標簽,那么的生動、高雅,散發著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