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22日,國家工商總局會同商務部等國家七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二手車市場秩序,促進二手車市場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規定,今后二手車經營企業要建立和完善車輛的索證索票制度,明碼標價。這意味著,二手車市場多年存在的“面議”現象即將成為歷史。兩年多時間過去了,“一口價”推行得如何?消費者能否接受?它真的能打破二手車行業的潛規則嗎?

調查
車價是個謎,買賣是靠嘴
廣州的顏先生想買一輛SUV,親睞德系車的他決定購入一輛大眾途觀,可一聽說新車預定要排隊,顏先生決定去看看二手現車。
顏先生看中了一家二手車行出售的二手途觀,從外表看,車子相當不錯,卻沒有明確的標價,一切都得靠自己談,這讓顏先生猶豫了起來。最后,在一家“一口價購車”的二手車行,顏先生以21.3萬元的價格購入了一輛滿意的二手途觀。
“我不太懂車,我相信大部分買二手車的車主也不是行家,議價根本心里沒底,一口價反而更踏實,而且,車行又不是只面對我一個顧客,我相信他們也希望借此提高信譽。”顏先生說。
在長沙,除部分經營豪華二手車的交易市場及展廳實施明碼標價外,一般經營中低端車型的交易市場,超八成車輛的交易仍采取“面議”方式。
我們以購車人的身份與一名二手車賣車人攀談起來,我們表示,想看看二手天籟,他開始報價17萬元,后來又主動降價5000元,經過20分鐘討價還價之后,賣車人表示還可以再降5000元,“價格好商量,我這里報價算低的,差不多的車,你去別的車行買,17萬一分錢都沒有少的。”
買車全靠策,那賣車怎么樣呢?在中南汽車城的馬路邊上,舉著“收車”牌子的收車人隨處可見。我對他們說,有一輛2002年的富康車急于賣出。一名女性收車人說,兩萬左右。到底是左還是右?她卻閉口不談。“收二車哪有什么標準,都是根據市場行情來的,我們就是從中收點服務費,這也要看車子到底賣了多少錢才能定。”
微討論
二手車“一口價”到底好不好?您對此有何看法和觀點,請關注我們的新浪微博@車周刊官方微博,或登錄車周刊新媒體官方網站www.cnecc.cn留言,參與我們的微討論。
分析
二手車市場“水很深”
“目前交易中對車輛的評估全為賣家經驗之談,如何收費需雙方協商,消費者買賣車往往要經歷一場‘口舌之戰’,這明顯是有失公平的。所以,明碼標價是重建二手車行業誠信體系的關鍵之所在。但現狀是,雖然有政府出面調節,成效卻不明顯。“深圳澳康達二手車行李國輝說。他們正是率先在深圳實行“一口價購車”的二手車行。
在長沙經營多久二車手交易的一名業內人士也坦言,長久以來,“面議”是二手車行業的潛規則。”一方面是新車價格波動直接影響著二手車市場,一方面是經銷商大打價格戰,不公平競爭、爭搶客源,還有的時候,面對不懂行的客人就下手狠宰。簡單來說,二手車市場‘水很深’。”
我們還了解到,有一些經銷商雖然貼出了自己的價格,但是報價摻雜的水分太多。而且只給出報價卻無車輛詳細信息,包括車況年份來路之類重要信息都不確定,這樣的“明碼標價”形同虛設。
“二手車市場必須求新求變。”李國輝認為,“一口價”的銷售模式是二手車行業走出陳舊枷鎖,創立誠信體系的第一步。
但也有心存疑慮見的。新浪微博網友@卓杰行鄒強就認為,“有喜歡砍價的客戶,也有喜歡一口價的客戶,就像有人買新車有人買二手車一樣,推出一口價絕不代表行業就怎么透明、怎么進步了,如何為更多客戶提供多元化服務才能得到更多認同。”

網友有話說
@山東省汽車流通協會:二手車一口價是品牌二手車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二手車行業發展的必經途徑,是市場發展、行業改革的必然要求。
@4s汽車網:二手車一口價,粗看之下頗有些異端,卻是一個重磅炸彈,從多重角度挑戰著普通消費者的神經。
@向秋卓呷:在普遍缺乏誠信、消費缺乏保障、后續服務欠缺的環境下,一口價只會讓消費者認為是霸王條款,又如何能有購車樂趣可言?只有解決了前面這‘三缺’,一口價才有存在的合理性。何況,交易是‘談’成的。即使實施一口價,每筆交易的實際交易成本和收益也都不會一樣。
@深圳二手車淘車城:二手車一口價,說不準會成為二手車市場拐點。
@有只狐貍 :一口價和透明是兩個概念,不要混淆了! 對消費者來說,透明就是實惠,有底線的價格和沒有底線的價格,消費者更加喜歡有底線的價格作為參考。
@萬車網—薛維:值得探索的方式,行不行還得消費者說了算。
@DJ楊曉 :先確立品牌,并堅持走下去,贏得口碑就容易做大,二手車市場相當巨大,但是現在,二手車行業隨處可見的是爾虞我詐。相信在這些大型車行的帶領之下,二手車行業會得到一個高速的、可持續性的發展。而中國車主,在購買新車或者二手車的時候,也能獲得更多真正的實惠和選擇權利。二手車行要真正做到誠實經營,規范操作,嚴謹交易,才能受到消費者的好評。可以這樣說,只有正規的品牌二手車行,售后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