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夏天只出現在歌詞和銀幕里。在氣象學家眼中,夏天意味著災難們的接踵而至。
7月6日,俄羅斯西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突降暴雨引發洪水,措不及防的鎮民們在天災面前如卑微的螻蟻,百余條生命瞬間被死神收割走。
這是俄羅斯近年來最慘痛的一次洪災。但洪水退去,現實留給生者可供哀悼的時間幾不可察。悲傷的葬禮和重建家園的緊迫感交織在一起,催促你必須立刻走出前者。
無法抵御災難,但你能最大程度修復生活;無法忘卻災難給身體和心靈造成的傷痕,但你得代替逝者好好活下去。
幾千公里外的南亞,當地人甚至已習慣在天災面前的無能為力。洪水來時,大人孩子井然有序跳上拴在屋后的船;洪水退去,只需一天時間,易拆易建的簡易棚屋又矗立在原地。洪水會奪走莊稼,但也會歸還農田,生活的節奏跟隨水來水退蕩漾,對明天的擔憂在如是往復中漸漸淡去。
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逃不出災難的陰影。今年夏天,美國遭遇數十年一遇的大旱,連續高溫導致74人死亡,曾經的度假勝地只留下干涸的湖泊,大地龜裂,人去樓空。在干旱最嚴重的中部科羅拉多州,山火再次肆虐。逃亡的車隊和人群目睹大火、濃煙在身后吞噬掉祖祖輩輩居住的小鎮。
但火滅了,回到家鄉是唯一的選擇。災難仿佛只是一段小插曲,結束后生活又接著前面的旋律演奏下去。
不經歷,永遠無法挖掘自身適應力的極限。颶風、暴雨、洪澇、泥石流、大旱、火災……地球每日都在增添傷痕,人類的活動足跡遍布越廣,與災難面對面的機會越多。
當災難來臨,可供選擇的表情琳瑯滿目:絕望、沮喪、麻木、悲痛、憤怒、迷惘……表情背后,是你面對它時于瞬間做出的決定,是逃跑、躲避還是直面。
感謝上帝,賜予了人類積極的品質。在災難面前,人如大馬士革刀,在冰水和高溫爐火中反復淬煉,鍛打成最堅韌的武器。堅是意志,災難面前人類永不妥協;韌是態度,以樂觀調節自我期許明天。
而所有的忍耐、承擔和犧牲,在回頭那一瞥間得到滿足:在最熱的美國西部,父母們將存留的水灌進玩具泳池,這一小方清涼之地是留給孩子們的。
盡可能讓苦難遠離孩子,是所有生命寫進了DNA的準則,也是災難來臨時人類堅守的最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