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畢業生們:
從現在起,你們已然不是小孩兒了,該有人告訴你一些關于人生的實情了。
首先要說的是,在這個知識決定命運的經濟環境中,知識依然是很受重視的。但可惜你們也許是這么多年來最缺乏知識的一屆畢業生。
人們一直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式的記憶,而是學習如何思考。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在我長期面試在校生的印象中,我覺得他們并不是缺乏智商,而是在于他們根本不知道知識從何而來的時候,無法建立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這個問題比如何思考更急需解決。
第二樁事實是關于國際化競爭的。不要以為你們已經知道得很多、想得很多,可以輕松脫穎而出。在像愛爾蘭、法國、印度和西班牙這樣的地方,你們不乏天賦與目標的同齡人正在一個更糟糕的經濟環境中畢業。他們會說許多種語言,并擁有一個科學或工程方面的學位。我在紐約工作的地方附近就有許多這樣的人,是時候提高警惕了:他們仍然保持著應有的禮節,沒有讓本土佬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然而如果經濟環境繼續惡化下去,他們也許第二天就會開始搶你們的飯碗。(這讓人聯想起中國現在大批90后海歸回國的情況。——編者注)
第三件事也許更現實。你們善于夸夸其談,賣弄自我,但雇主對你們的表演只是笑而不語——你們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不切實際?
畢業生們,當我閱讀你們簡歷的時候,我所看見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給自己的廣告”。你們在21、22歲時所完成的一切,不管來自你上個夏天的實習或者是在學校的校報工作,甚至已經超出沃爾特·李普曼和厄尼派爾(均為非常有名的作家,普利策獎得主)在他們自傳中對他們自己的描述了。
也許你愚蠢地認為這種吹噓并不會為人們所發覺,或者你自作聰明地認為既然大家都這么做你也必須從眾一下。但你真實的自我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每個人的內在都曾經是謙遜的。當你了解什么叫做“更少才是更多”的時候,你就會有不過分在簡歷中標榜的自信了。(許多畢業生都認為他們的學習生涯已經結束于大學畢業這一刻,剩下的時間只是靠著工齡來提高自己的薪酬。“贏在起跑線上”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他們卻不知終點在哪里,把長跑錯當成短跑了。——編者注)
對于每一代人而言,人云亦云的問題是很普遍的。但對于你們這代人來說,這個問題尤其嚴重,因為你們大量的從眾行為大多帶上了不走尋常路的偽裝。這是我與西點軍校的實習生聊天時學到的。
“穿著統一的制服,反而讓我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區別自己與別人的本質。”現在她已經是一個有著對生活的理想和榮譽的少尉了,而且她有對自己生活意義的獨到見解。你們呢?你們中也許沒幾人能完全像她這樣一步一步走過去。當然你們完全沒有必要跟隨別人的足跡,但是如果你們能夠放下自我中心的想法,多獨立思考,也許在你的生命中你能夠做出些不枉此生的事情。也許是找到一份工作。加油!
你親愛的布雷特斯·蒂芬斯
(注:作者為《華爾街時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