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閑暑期正向9月開學日靠攏,而類似入園、幼升小、小升初的孩子們,面臨的又是對新環境的各種適應。除了繼續打好學習成績的鞏固仗,最值得家長們操心的,大概就是孩子的人際交往情況。
來到陌生環境,新同學、新老師都會對孩子的社交心理和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伴_學綜合征”其中一條,就是人際交往障礙。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建立社交能力,則是每個家長在入學前,必須和孩子一起上好的預備課。
寶貝兒,你變悶了
當你來到陌生的工作環境,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系,難免會感到各種不適。性格開朗外向還好,會更容易融入同事圈子,如果害羞內斂,恐怕還會滋生出緊張和忐忑的擔憂。
將心比心,其實你的孩子也不例外。那些表面上看很容易玩到一塊兒的孩子,其實在熟悉對方之前,也有一個試探、判斷、了解的過程,只是年幼的孩子心無城府,這個過程就相對較短。
然而等到孩子再大些,人園和入學時,面對的園規和校規更多,和同學及老師相處起來,也不可能再如單純地玩耍那樣輕松,一些個性活潑的孩子,也有可能突然變得畏縮。
淄博的劉欣欣,女兒去年入園念小班,一周后卻由以往嘰嘰喳喳的個性變成了悶葫蘆:“小鋼镚兒從小性子大大咧咧,很愛招呼人。和小朋友一塊兒玩,幾乎都是占主導地位,組織大家游戲啊,分配玩具啊,充當仲裁角色啊,根本就沒擔心過她入園后會遇到問題。”
“在幼兒園呆了一周,我發現她不愛說話了,跟小區里的小伙伴玩,也提不起興致。我就問她了,幼兒園好玩嗎,交了幾個朋友啊?她就搖頭,說,不好玩,小朋友都不和我玩。我覺得很詫異,就趕緊追著問她為什么,她說,做游戲的時候,小朋友都不按我說的做,拿玩具也是,叫他們不要搶,我來分,但沒人聽。我不想和他們玩,他們也不和我玩?!?/p>
在任何團體中,誰都不喜歡孤立無援的感覺,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劉欣欣說,在自己小時候,倒是有過被孤立的經歷,但當時只是院子里的小朋友拉幫結派,選出一個共同孤立的對象,沉默寡言的她就正好中招。而現在應該很少有這種情況,經常是家長率先參與孩子的交際,要求他們懂得禮貌,并引導他們辨別是非。
“是我對女兒評價過高,導致我們都有些自滿。”對外向活潑的女兒充滿信心的劉欣欣并沒想到,正是女兒過強的組織協調欲望,讓她在入園后跌了個大跟頭。
他們都不喜歡我
作為家長,你不得不正視這一點,遭遇交往障礙的孩子,處境除了被孤立,還很可能是被欺負。然而不論是外向的孩子,還是內向的孩子,事實上入學后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交往困難,你可能就會為此感覺到憂心忡忡。
但你其實非常清楚,既定的環境,不會隨著任何人的意愿所改變,那么,不妨來看看,如果你的孩子正不被新同學和新老師喜歡,最大的可能性是哪些。
驕傲自滿。這更容易出現在小升初孩子身上,你的孩子可能在原班級是個佼佼者,被老師贊揚,也被同學羨慕。來到新環境,一旦發現強中自有強中手,關注度大大減少,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甚至嫉妒,不想和別人接觸。
自我中心??纯?,這一定是你慣出來的毛病。不論對錯,你總順著他的意思,一切要求,你都極盡所能滿足。造成了他的眼里只有自己,再無別人,別人一旦不順他的意,他就不和別人玩,別人自然也討厭他。
自尊過低。還是你,總是過分嚴厲地斥責孩子,讓他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他不知道該說什么,也不知道該做什么,面對新同學和老師,他顯得不安而羞怯,比起前兩者的社交障礙,他已經形成了社交恐懼。
不善交際。你可能就是個不太愛結交朋友的人,甚至當著孩子的面批評你的同事和朋友,和他們進行攀比。孩子體會不到交友的必要,還會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虛偽。
知識面窄??赡苣闾^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或技能訓練,而忘記了讓他了解當下正在發生什么,他應該作何反應。當周圍的人都在談論他不知道的東西時,為了降低這種不適感,就會選擇趨避他入。
越俎代庖。孩子選擇朋友,你總要摻和,你希望他只和你認可的孩子玩,而并不顧及他內心的感受。當你否決他的交友權時,他很可能寧愿獨自玩耍,也不要去和那些優秀的孩子在—起。
一旦人際交往障礙形成,孩子們可能就會表現得孤僻、猜疑、恐懼、自卑,覺得周圍的人并不喜歡自己。嚴重時,他們會表現得怕見生人,與熟人談話時都緊張臉紅,討厭人多熱鬧的場合,出現口齒不清、心跳n口快、手足無措等現象。這些,都并不利于孩子建立健全人格,如不及時引導調整,將來步入社會也將遭遇相同的困境。
第一個新朋友
現在你應該明白,孩子進入新環境,在人際交往中受挫,很大程度跟你的日常言行和教育方式有莫大關聯。讓孩子在入園和入學后更受歡迎,你可能得率先反觀自身,和孩子一起調整個人行為,就像西安的全職媽媽吳佩這樣。
“我是個喜歡安靜的人,與人交往,也總秉承君子之交原則。兒子深受影響,興趣愛好都是偏靜態的。”
曾經吳佩問過兒子,怎么不出去和同學玩。兒子回答說沒意思,同學之間總是攀比誰成績好、誰更討老師喜歡、甚至吃穿之類。
“當時兒子小學四年級,我還覺得他不與人攀比挺懂事的。但后來我卻發覺,兒子總是宅在家里缺乏運動,對同齡孩子喜歡玩的也不感興趣,最不好的情況是,老師對他的關注也很少。”吳佩開始反省自己,如果自己不接納更多元的人和事,就會導致并不成熟的兒子只懂一味排斥,連與他人必要的溝通交流都沒有。
兒子升學考試結束后,吳佩做了一個她認為最有意義的決定?!笆钇?,我沒帶他去旅行,而是和他一起報名參加公益活動。這讓我們都體會到,幫助他人是很快樂的事,也讓我們學會,站在對方立場去思考,與人打交道就并不困難。開學后,兒子在新學校有了第一個新朋友。聽說那個孩子也很講究吃穿,不過卻很大方,經常在兒子忘帶東西時,把自己的借給他。兒子說,這個孩子雖然討厭,但相處久了,也有很多地方討人喜歡,所以,他決定和這個他一開始并不喜歡的孩子,成為朋友?!?/p>
事情就是如此,其實不論孩子是哪種類型,因為何種原因不喜歡別人,也不被別人喜愛和歡迎,一味排斥并不是明智的態度。你應該教孩子懂得,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多元精彩。如果不去接觸和交往,是永遠發現不到別人長處,乃至獲得別人幫助的。成為受歡迎的孩子
入園入學后的孩子,會接觸到許多“新伙伴群”,此時處理好與新伙伴的關系、培養孩子的外交能力就非常重要。
尚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在群體中還是習慣接受幫助、而少以主動幫助別人。要更多地讓孩子和同齡孩子互動,多帶他們出門,有意識地讓他們主動和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在玩耍時學會分享和謙讓,甚至鼓勵孩子邀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同時也允許他們去別人家做客。
還可以教他們一些解決糾紛的方法,養成主動說“對不起”和夸獎別人的好習慣,還可以用“猜拳”解決爭執等??梢宰约号愫⒆泳毩?,讓孩子試著用自己的能力營造輕松和諧、自主自由的交友環境。
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孩子,則是要教他們學會承受挫折。要把孩子當做大人來對待。先為其預想將來可能在小學和初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一可能因為成績不理想被老師批評、驕傲自滿招致孤立,或沉默寡言被嘲笑。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并不代表自己差勁,重點看自己是否已經努力,是否有調整自己行為的念頭,讓他們擁有良好的自我暗示能力。
同時對于幼升小的孩子,還應該重新定義師生關系。進入小學,孩子會很快發現,相較以前幼兒園“老師像媽媽”,小學老師大多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對自己的生活、活動的關心會相對較少,孩子就容易產生不適和抗拒心理。讓孩子對老師的角色有全新認知,可以在入學前帶孩子參觀小學,了解小學生上課、作業、考試的情況,從而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對每個孩子而言,認識老師的過程,也是建立良好師生互動關系的基礎。家長要做好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布置一些任務并鼓勵督促其按時完成。日常簡單家務和外出獨立購買簡單物品,都可以逐漸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不但可以接受、完成老師的命令,還可以主動幫助老師和同學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事,而這樣綜合能力很強的孩子,就是小學校園里最受師生歡迎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