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都不十分明顯,因此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更多地依賴于相關的臨床檢驗結果。得了糖尿病免不了要和各種化驗報告打交道,可這類報告卻很少有人能看懂。盡管化驗報告上會給出各項檢查是否正常的結論,然而許多人還是想弄明白化驗報告上的數據都是什么意思。下面就逐一介紹一下與糖尿病相關的各項檢查及其結果判讀。
尿糖
正常情況下,人的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檢查呈陰性。當人的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毫摩爾/升)時,腎臟的腎小管就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尿糖就會增高,這時化驗單上用“+”號表示。一般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況,但尿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有時血糖與尿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當人們有腎臟疾病時,由于腎糖閾增高,盡管其血糖很高,尿糖卻往往呈陰性;再如,妊娠期女性腎糖閾往往減低,血糖不高,但其尿糖也可呈陽性。因此,尿糖的檢查結果僅供參考,而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血糖
臨床上所說的血糖是指血漿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于早餐前在隔夜空腹的情況下抽取靜脈血所測得的血糖值,它能間接地反映人體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餐后2小時血糖(P2hPG)則可間接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若某人重復兩次測得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人的標準,即可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若某人的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升之間,說明其空腹血糖受損(IFG)。若是其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之間,說明其糖耐量受損(IGT)。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現。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糖值應該是: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8·0毫摩爾/升。
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健康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濃度只會暫時性地輕度升高,2小時后可恢復到正常水平,此謂人體的耐糖現象。給受試者測定空腹血糖后,讓其口服75克葡萄糖,之后分別在半小時、l小時、2小時及3小時后為其采血測血糖,并畫出其血糖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即為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試驗。其正常值應為:空腹血糖3.9~6.1毫摩爾/升,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時后達到高峰,峰值應<8.89毫摩爾/升,2小時后血糖應<7·8毫摩爾/升,3小時后血糖恢復正常。葡萄糖耐量試驗對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診斷價值。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及餐后2小時血糖可疑升高等疑有糖尿病者,均須依賴葡萄糖耐量試驗做出最后的診斷。但葡萄糖耐量試驗不能用于評估糖尿病的控制情況。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血糖水平受飲食、運動量、情緒、藥物的影響而經常波動,因此,化驗一次血糖只能反映一個人采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其采血前一段時間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采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我國糖尿病指南中要求,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但不能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化驗結果來決定每日降糖藥的用量。
胰島功能測定試驗
主要用于了解患者胰島β細胞的功能狀態,協助判斷患者所患糖尿病的類型并確定治療方案。這個測定實驗通常包括:①胰島素釋放試驗:讓受測者口服75克葡萄糖或是吃二兩饅頭,測定其服用前及服用后的胰島素水平。人在空腹時正常的胰島素值為5~25微單位/毫升,服用糖以后1小時其胰島素值可上升為空腹時的5~10倍,3小時后其胰島素可恢復至空腹時的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其餐后的胰島素分泌也無明顯增加,其胰島素釋放曲線呈無反應型或低平曲線。2型糖尿病的早期患者,其空腹及餐后胰島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其胰島素分泌的高峰往往可延遲至2~3個小時后出現。2型糖尿病的晚期患者,由于其胰島β細胞的功能趨于衰竭,其胰島素分泌曲線可與1型糖尿病患者相似。②C肽釋放試驗:C肽是胰島素原最后生成胰島素時的等分子離解產物,因此,測定C肽可以間接反映自身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健康人空腹時的C肽值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時的C肽值可增加4~5倍,餐后3小時的C肽值基本恢復到空腹時的水平。本試驗的意義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同。進行血清C肽測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的干擾,能更準確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UAER)
糖尿病患者常易并發腎臟損害,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會使其腎病發展為尿毒癥。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查時,其尿蛋白常為陰性,易被忽略,待其出現尿蛋白時,其腎臟病變往往已到了中晚期。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早期腎損害的敏感指標,尿微量白蛋白超過30毫克/24小時,或20微克/分鐘,則提示患者已出現了早期腎損害。
尿酮體
重癥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嚴重缺乏及存在糖利用障礙,造成脂肪分解,產生大量酮體并造成酮體在血中堆積,引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尿酮體檢查是一種篩查試驗,若是患者的檢查結果呈陽性,這可能是患者不能進食或嘔吐造成的,其結果呈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患者患有糖尿病酮癥的可能,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患者血中的β-羥丁酸含量,該值若超過0.5毫摩爾/升,就提示患者患有糖尿病酮癥。
糖尿病相關抗體
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和胰島素自身抗體(IAA)等,這個項目的檢測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這三種抗體均呈陰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這三種抗體多呈陽性。其中,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對于糖尿病的診斷價值最高,其陽性率高達90%,且可持續多年。
血脂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患者除血糖高以外,往往還同時伴有血脂代謝異常。這些異常共同構成了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高危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應比一般人更加嚴格。我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患者應將血脂控制在如下的范圍內:總膽固醇<4.5毫摩爾/升,甘油三酯<1.5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1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毫摩爾/升。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各個醫療單位檢測糖尿病的方法、條件不同,因此其各項指標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化驗單上都標有正常參考值,患者可根據參考值來對比測定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