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聯合網易調研發布了《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者使用評價及售后滿意度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市場平板電視消費已全面普及,截止到2011年底,居民家庭的平板電視保有量達到1.2億臺。并且,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近年來發展迅速,不僅產品性能在快速提升,其功能的更新也在加快。而智能電視的出現及迅速發展就是最為突出的例子。
互聯網電視:把電影院搬回家
看電影,已經成為了都市人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互聯網電視在家里就可以體驗電影院的震撼視聽效果。互聯網電視連上網線,就能夠直接下載網上高清大片,速度絲毫不亞于電腦的下載速度。隨著網上不斷出現的海量高清大片,借助互聯網電視,猶如連接了一座應有盡有的“電影博物館”。
在傳統電視主導市場幾十年后,互聯網電視異軍突起,拉開了電視智能化的大幕。互聯網電視是網絡技術與電視技術結合的產物。在整合電視與網絡這兩大媒介過程中,互聯網電視除了具有電視的所有特點,又具有了互聯網的交互特征。 通過互聯網電視,人們省去了通過U盤轉接電腦與電視內容的麻煩,電視可以自動搜索,存儲照片、電影、音樂、視頻等。
但是,互聯網電視畢竟是一個新事物,雖然它滿懷誠意地展示著未來的電視發展方向。但人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云電視:增加人機交互和社交功能
就在互聯網電視的春天幾近來臨時,云電視橫空出世。它一出現,便立刻成了商家的宣傳噱頭。
實際上,互聯網電視和云電視的差異并不大。如果說互聯網電視是智能電視1.0版本的話,那么云電視就是它的2.0升級版。
“以前的電視是與廣電部門連接,而現在則是與互聯網連接。” 家電行業專家、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告訴記者,而比起互聯網電視,云電視增加了更多的交互和社交功能。
云電視是在互聯網電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電視的大部分信息基本都是存儲在電視機本身的系統中的,這就對電視機的存儲和計算功能有很高的要求,而云電視是將信息存儲在云平臺上,相對降低了對存儲能力和運行速度的要求。
對于云電視,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曾有個比喻。他說,就像我們家里喝水一樣的,我們原來喝水是自己家挖一口井,那么我們知道喝的水是自家的井水。而云電視機更像公共供水,它的水源來自供水管線,而用戶并不知道水來自哪口井。
基于公共網絡的云電視,它沒有必要在一臺電視機上附加那么多網絡功能。它的資源來自于一個公共的云端平臺。使用云電視時,只要聯網就可以分享這些云端平臺上的所有資源。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云平臺的支持,對電視機本身的存儲量等方面的要求就降低了,因此,云電視就可能有比互聯網電視更長久的生命力。
比如,通過云電視,用戶可以實現對家庭中以電視為中心的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的操控,進行“云家庭”的體驗。或者,手機上的一張照片也能通過云平臺上傳到電視中去。
3D電視:帶來逼真的視覺效果
提起智能電視,就不得不說3D電視。逼真的視覺效果,使3D電視一直對消費者有著獨特的吸引力。
目前市面上主流3D電視有快門式和偏振式。快門式3D技術的成像原理是屏幕分成左眼和右眼各一幅畫面,然后再通過大腦對左右眼所接收到的畫面進行有效合成,最終形成3D立體圖像,是通過眼鏡來調整圖像。
而偏振式3D技術通過在顯示屏幕上加入一個偏光板,然后當偏振眼鏡接收到不同偏振方向的畫面時,每只眼鏡片都將自動接收一個偏振方向的畫面,然后再通過大腦對接收的畫面進行合成,最終形成3D立體畫面。但不論是快門式還是偏振式,都需要佩戴專業的3D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