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造手機,你會買嗎?
運營商各項服務全面呈現的平臺或許就是一部自主品牌的手機。
在12月5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放言”,中國移動將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機終端和配件。雖然發布時間尚未確定。但未來在市場上用戶將會看到“中國移動”牌的手機。你會買嗎?
運營商做手機并非首次
運營商做手機并非首次
其實,中國移動很早就開始了繳話費送手機的行為。也有很多人,通過消費累積來置換新的手機。這些都是運營商做手機的演變。
日本的通信運營商DoCoMo就通過自己做手機,低成本地賣給用戶,然后規定手機使用的期限,以此來賺取話費。這種做法在國外很早就有了,中國移動也應該與此類似,并不新鮮。如果擴展到整個消費領域,像屈臣氏、百安居在銷售別人產品的同時,也售賣自有品牌。
對此,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就以沃爾瑪的例子形容他心目中未來中國移動自主終端的行業地位,“沃爾瑪在賣別人產品的同時,其自有產品也占了25%左右的銷售資源,所以,中國移動肯定要做自己品牌的終端和配件,但不會和終端廠商競爭,我們會用自己的品牌做一些能夠增值的事情。”
很明顯,以國外經驗借鑒,中國移動手機將會面向低端;以李躍的說法,手機的特色將是增值服務。
據我國著名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介紹,中國移動已經有了包括四川的無線音樂基地、湖南的電子商務基地等九大業務基地。增值業務的涵蓋范圍很廣,幾乎囊括了用戶所需的移動互聯網內容,盡管它并不被很多人知曉。
你會買移動手機嗎?
以目前的信息來預測,中國移動的手機將會是搭載自身服務的廉價手機。用戶會去購買嗎?
在電視臺工作的小張,用的是iPhone配著移動卡。這種“當今一大傻”的行為,也并不會使他做出改變。高端手機搭載2G網絡,并不是個例,很多人都在這么用。
在記者描述了中國移動手機之后,他絲毫表現不出興趣。盡管描述中的手機有些快速的網絡、低廉的價格、各種免費的網絡服務。
“4G牌照快發了,網速的事忍忍也就過去了。至于增值服務,我不認為移動的無線音樂會好過豆瓣音樂,移動的圖書會好過QQ閱讀。各個領域都有自身的強者,用戶肯定是要更好的服務。如果它能夠以一個低廉的價格,在一定時期內,電話隨便打、短信隨便發、隨意上網,我會考慮買一個作為通信工具的。”
盡管,小張是表達了很多用戶的心聲,但這并不現實。如果真能實現,就會造成移動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公。移動自主品牌手機的資費比非自主品牌的低,必然會引起移動用戶的不滿。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馬嚴告訴記者,運營商自主手機不會是單一地降低資費,這一點對用戶不公平。但是,它會通過整合套餐,讓用戶覺得是便宜的、性價比高的。但不會太過分,更重要的是增值業務。
“很多年輕人,可能覺得我安裝各種各樣有趣的應用就好了,不需要運營商提供增值業務。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想為此耗費心思。我不想費勁地安裝應用或者升級,想直接享受音樂、圖書等服務;或者,我收入比較低,只能用很一般的手機,無法安裝使用這些應用。這時候,運營商自主手機就派上用場了。自主手機將讓各類內容統一格式,實現標準服務,用戶也就省心了。” 馬嚴說。
優勢在于7億用戶
中興戰略規劃部總監田峰認為,這些運營商做出來的手機一般都是賣給低端消費群體的,對主流客戶沒有什么影響。他認為中國移動擁有的7億用戶之中,消費主體依然是普通的消費群體,而這些群體對品牌不敏感。
自主手機將壓縮中間環節和推廣費用,可以給那些極其追求性價比的顧客以最大的實惠。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陳明宇也談到,中國移動具有的優勢在于有數量繁多的網點,豐富的客戶資源,這些在短期內都足以占據市場。
但是,項立剛對此并不十分看好。他以日本的DoCoMo舉例,自主品牌手機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于資源分配上。優勢資源分配多了,廣大用戶不滿意;分配少了,又顯不出手機特色。
在項立剛看來,運營商生產手機肯定會跟手機廠商打架,而且生產手機并不是運營商的強項。特別是,移動一直在推出訂制手機,盡管它們分屬各個手機廠商,但移動貼牌已經成為了它們的特色,這勢必與自主手機產生對抗。
項立剛甚至認為,李躍的表述是在回答問題時產生的,有可能有所誤讀。“到底是品牌的整合,還是真的自己做,用自己的品牌?自有品牌是要強化自己的品牌,還是加強自己的業務,這個需要觀察。”
志在移動互聯網布局
移動互聯網的頭幾年,不夸張地說就是全民造手機的年代。各大手機廠商不說,門戶網站、游戲網站、電商、安全軟件都來“插上一杠子”,誰不做手機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如今,擁有7億用戶的第一大運營商中國移動,宣布推出自有品牌手機,使戰局更加紛亂。
其實去年,中國移動已經在廣州舉辦了一次全球開發者大會,并公布了MM云、物聯網、電子商務、位置、“飛信+”五項開放平臺。此舉當時被業內一致認為是中國移動全面轉型移動互聯的標志性事件。
李躍也承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的沖擊,特別是微信等產品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運營商就要加強對于移動互聯網方方面面的滲入,而將運營商各項服務全面呈現的平臺或許就是一部自主品牌的手機。
在馬嚴看來,自主手機如果有了優質服務,就會吸引用戶。用戶如果習慣了移動的各類服務,就會被運營商“捆綁”。用戶忠誠度得以提高的同時,也會讓競爭門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