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癌癥斗爭了整整五年,堅強地活了下來,他認為癌癥不是絕癥,只要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癌癥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機會。
癌癥患者中有很多人并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懼和錯誤的治療。
我這樣說很多人一定不信。事實上我過去也不會這樣想,直到自己也成了一個癌癥病人,有了一些切身體驗,又有很多癌癥患者的經驗教訓做參照,才得出這樣的結論。
尋找康復之路
2007年2月,我病倒了。醫生在我的顱內發現兩處病灶,疑為“腦瘤”。兩天后又在我的左肺發現腫瘤,由此診斷“肺癌、腦轉移”的概率為98%,也可以說是“肺癌晚期”。醫生當時認為,我已經活不過三個月了。
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和我的家人都蒙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與死亡如此接近,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癌癥患者的恐懼和絕望。
我開始為自己尋找康復之路。我在一次手術中切除了左肺的惡性腫瘤,但是我一直沒有接受手術切除腦瘤的治療方案。我拒絕了一些“抗癌特效藥”,也拒絕了化療和放療。術后出院時,我甚至連一片藥也沒帶回家。當我意識到腫瘤治療領域存在一些致命的弊端后,我開始嘗試用一些純自然的方法恢復自己的體能,而不是急于用藥物圍剿自己體內殘存的癌細胞。這些方法也許在醫生看來什么都不是,至少算不上醫學意義上的治療,卻寄托著我生的希望。
令人驚訝的是,我并沒有像醫生預見的那樣迅速走向死亡。事實上,我能感覺到死神離我越來越遠。如今已經五年過去了,我仍然活著,而且越來越像個健康人。我甚至有余力去關注癌癥治療領域里的是非成敗,結果竟發現了一些驚人的事實。這些事實完全不符合我們大多數人對于癌癥的了解,卻能印證我個人的體驗。
癌癥是慢性病
在我最絕望的日子里,我認識的一些美國人不約而同地告訴我,癌癥不是絕癥,而只是一種慢性病。他們說,在美國,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來看待癌癥的。
我對這種說法將信將疑,于是試圖考證它是否有根據。結果發現,美國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最近10年里第一次被遏制,轉而呈現下降趨勢。癌癥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即醫學上所謂的“治愈率”,提高到81%。如今美國癌癥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已經達到11年,并不比一些慢性病患者短。換一種方式來設想,癌癥患者的感覺,可能真的類似于得了心臟病或者是糖尿病。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才能公開宣布,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預防,三分之一可以根治,三分之一經過治療可以長期生存。一些研究機構還進一步證明,癌癥患者中有一部分人能夠不治而愈。
第一次知道這些事實的時候,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這與我自己對癌癥的認識是如此不同,與我們國家的癌癥治療現狀也是大相徑庭。
為何我國的癌癥患者存活率低?
在我們的國家,大部分癌癥患者在三年內死去,能夠活過五年的只有20%左右(根據不同的報告,我國腫瘤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在10%~30%)。這不僅大大低于美國,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用已經公布的“世界平均水平”和“美國平均水平”做參照,我可以大致推算出,在我們國家每年死去的大約200萬癌癥患者中,有30萬至100萬人本來不至于死去,至少能活得更長些。
我仔細揣摩這種情形,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我們國家的癌癥患者會更少地存活、更多更快地死去?我在困惑中仔細詢問身邊的病友,我無數次地置身于醫院的擁擠、混亂和繁忙中,觀察病人,觀察醫生。我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他們每天在同一時間擁進掛著“腫瘤門診”招牌的那些大樓,帶著滿臉的焦慮和絕望;我看到那些身著白衣個個擁有一大堆頭銜的專家,他們在收取病人幾百元的掛號費之后只不過付出幾分鐘時間;我看到锃光瓦亮的醫療設備擺滿樓上樓下,還被告知這都是全世界最先進也是最昂貴的;我看到所謂“最新最好的特效藥”幾乎每周都在問世,還有所謂“中西醫結合”的獨一無二的優勢。病人們排著長隊往醫院的收費窗口里塞錢,他們每年花在治療上的錢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著。
有三分之一的癌癥患者是治死的
2007年從夏到秋的一段時間,我驚訝地發現我腦瘤的癥狀減輕了。這一段時間進行的復查表明,顱內病灶正在緩慢地縮小。看來那個迫不及待的手術計劃完全沒有必要,醫生的“死亡預言”也被證明是一個錯誤。想到當初被醫生的話嚇得手忙腳亂的樣子,我和家人都覺得有點好笑,同時慶幸自己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把腦袋鋸開。
2009年的一天,我遇到社區衛生站的老護士長。那時候我已完成肺癌切除手術,卻仍未對顱內病灶采取任何治療,而那個病灶已經縮小了80%。說起我的病,她不禁大驚:“你現在還活著,真不容易。好好珍惜吧!”
這種體驗比其他任何嘗試都更明顯地暴露出一些不尋常的因素:癌癥治療體系有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而我們對癌癥的認識存在致命的偏差。這兩個“致命”加在一起,讓我們生的希望變得格外渺茫。
不過這些想法在當時還是模模糊糊,更因為我對醫學的無知而顯得不那么可靠。
接下來的幾年里,我開始搜集有關癌癥治療的資料。有一天,我看到一些資料,在所有死亡的癌癥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的。有不少人用這一組數字來概括當今中國的情形,包括一些長期致力于癌癥治療的醫學專家。這表明它不是圈里人的信口開河,更不是外行們的以訛傳訛。
我還看到了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事實。一些醫學專家相當精確地指出,“用藥不當”大范圍地存在著。其中一位認定,“目前癌癥病人符合規范用藥者僅為20%”。另外一位則指出,“有90%以上的癌癥患者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
這些數字令我震驚,癌癥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懼和不正確的治療。
我們恐懼,是因為我們無知。我們不了解癌癥,不知道癌癥其實并非絕癥,只不過是一種慢性病。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機體,很容易過低地估計自己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卻過高估計藥物的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謂“特效藥”有可能正是致命的殺手。
現在回過頭來看,原來癌癥患者求生的玄機如此簡單:只要我們不恐懼,不盲從,不走上錯誤的治療之路,我們就已經有了66%的機會遠離死神。即使我們的腫瘤已經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長期與癌共存。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因此,做一個聰明的病人,遠比做一個聽話的病人更重要。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