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健和治病方法,由“針”和“灸”兩部分構成。針法是指將毫針從特定的穴位刺入人的皮肉內,然后運用“捻轉”、“提插”等手法來進行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灸法是用燃燒著的艾絨熏灼人體上的特定穴位,利用熱刺激來進行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由于針灸療法具有效果確切、取效迅速、治療費用低廉等諸多優勢,因此近年來在全世界廣為流行。在治療癌癥方面,針灸療法能有效地消除或減少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如疼痛、疲勞、口干、惡心和嘔吐等),從而可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在進行多項臨床試驗后,進一步確定了針灸療法在輔助治療癌癥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效果。該部門建議,對針灸療法感興趣的癌癥患者可向專業的針灸師尋求幫助,以減輕病痛。那么,哪些癌癥患者可選用針灸療法呢?
1.頭頸癌患者 頭頸癌是一類發病率很高的癌癥。在美國,每年新被確診的頭頸癌患者可多達10萬余人。此病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常會從病灶擴散至其頸部淋巴結。因此,在進行腫瘤切除術時,醫生必須將此病患者的脊椎副神經和頸部淋巴結一起切除,以盡可能徹底地清除其體內全部的癌組織。但這種療法也會使頭頸癌患者出現肩部功能失常等癥狀。《臨床腫瘤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頭頸癌患者若在進行腫瘤切除術后采用針灸療法,可有效地改善慢性疼痛和肩部功能失常等癥狀。研究人員將58名因進行腫瘤切除術而導致慢性疼痛和肩部功能失常的頭頸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為其中一組患者每周施行多次的針灸治療,并為另一組患者每周施行理療、藥物治療(服用止痛藥和消炎藥等藥物)等常規治療。在4周后研究人員發現,與進行常規治療的此類患者相比,進行針灸治療的患者其疼痛和肩部功能失常的癥狀獲得了明顯的改善,而且他們因接受放射治療而導致極度口干的癥狀也消失了。
2.白血病患者 美國紐約市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完成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針灸療法可減少化療對白血病患者外圍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緩解由化療導致的身體多部位疼痛、麻木、腫脹、肌肉無力和惡心等癥狀。在采取針灸療法后,白血病患者可使用最大劑量的化療藥物進行治療,從而可顯著地提高療效。研究還發現,此病患者若在接受化療前的1~2天內開始針灸治療,并在化療期間堅持進行針灸治療,可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3.乳腺癌患者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針灸療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他們發現,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可在進行藥物治療后逐漸消失,但會在停藥兩周后再次出現。如果同時進行針灸治療,可將患者停藥后出現各種臨床癥狀的時間推遲到15周后。另外,乳腺癌患者若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同時進行針灸治療,其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口干、眩暈和焦慮等)也會明顯減少。
研究人員總結說,針灸療法可顯著地改善癌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反應,而且此療法不會帶來新的副作用,是可供癌癥患者選擇的重要輔助療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