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大多是因為腫瘤因子刺激周圍的神經、腫瘤表面的張力增大、迅速增長的腫瘤對周圍組織產生的物理性壓迫所導致的。癌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最痛苦、最難控制的癥狀之一。據統計,約有50%~80%的癌癥患者在整個病程中要經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因此,癌癥患者不應忽視對疼痛癥狀的治療,尤其在癌癥已不能根治,疼痛成為主要癥狀時,更應積極控制疼痛的癥狀,以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筆者認為,癌痛大多是由正氣不足,邪氣侵襲,致使氣滯血瘀、痰濁阻滯所導致的。此病患者若使用一些具有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化痰通絡功效的中藥外用方進行治療,常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幾乎不會發生任何不良反應。下面就介紹幾則可有效治療癌痛的中藥外用方。
1.冰片麝香酊
取冰片10克,麝香3克,75%的酒精100毫升。將冰片、麝香和酒精一起放入瓷瓶中密封浸泡24個小時即成。在使用此藥時,可用消毒棉簽或脫脂棉球蘸此藥液將其涂抹于疼痛處,每天涂藥3~5次。此藥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來說,癌痛患者在使用此藥15分鐘內其疼痛的癥狀即可減輕或消失。
2.如意金黃散藥糊
取如意金黃散、凡士林各適量。將如意金黃散研成細末,用凡士林調成稀糊狀,均勻地涂于油紗布上(涂藥的面積應根據疼痛的范圍大小而定),貼于疼痛最明顯處,可每隔一天換藥一次。此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通絡的功效。一般來說,癌痛患者在使用此藥30分鐘后即可取得顯著的止痛效果,而且其效果可維持3~4個小時。
3.紫金錠膏
取紫金錠、蜂蜜各適量。將紫金錠研成細末,用蜂蜜調成稀糊狀,均勻地涂于雙層紗布上(紗布上藥糊的厚度應為2~3毫米,涂藥的面積應根據疼痛范圍的大小而定),貼于疼痛最明顯處,可每隔兩天換藥1次,在夏季可每隔一天換藥1次。此藥具有活血解毒、消腫散結、化痰行滯的功效。一般來說,患者在使用此藥1~1.5個小時后即可取得顯著的止痛效果,而且止痛效果可維持5~20個小時。
4.癌痛膏
取水蛭、全蝎、細辛、蓽拔、乳香、沒藥、血竭、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蟾酥、珍珠粉、冰片各10克,麝香2克。將前10味藥和后4味藥分別研成細末,再混合均勻,裝入瓷瓶中備用。在使用此藥時,可每次將適量的此藥末用食醋調成糊狀,敷于疼痛部位(敷藥的厚度應為2毫米左右),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可每次敷藥12個小時,每天敷藥1次,連續用藥2天為一個療程。此藥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效。筆者曾使用癌痛膏治療36例晚期癌痛患者,在用藥15天后,有94%的患者其疼痛的癥狀有所減輕,有55.4%的患者其疼痛的癥狀明顯減輕。這些患者在連續使用此藥治療半年后,均未出現藥物成癮、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
5.穿山甲乳沒膏
取穿山甲、乳香、沒藥各5克,冰片1克。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敷于肚臍孔處,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可每日換藥1次。此藥具有活血通絡、散結止痛的功效。
6.癌痛靈
取生南星、生川烏、生白附子、雪上一枝蒿、山慈姑各50克,乳香、沒藥、蓽拔、細辛、白芷、玄胡索、花椒各30克,胡椒、蟾酥、冰片各10克,香麻油3000克,白蠟200克。將香麻油入鍋炒熱,將除蟾酥、冰片以外的藥物放入熱油中用小火熬至藥物表面發枯,去渣取汁,將白蠟熔入此藥汁中,再放入蟾酥、冰片攪拌均勻,放入瓷瓶中保存。在使用此藥時,可將適量的此藥均勻地涂敷于疼痛部位,用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每日涂藥1次。此藥具有活血化瘀、麻醉鎮痛的功效。
7.癌癥鎮痛散
取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白膠香、五靈脂、黃藥子、炮穿山甲、蚤休、皂角刺、蘆根各20克,生附子、冰片各10克,麝香3克。將除冰片、麝香以外的藥物一起研成細末,與冰片、麝香混合均勻,放入瓷瓶中保存。在使用此藥時,可將適量的此藥用茶水調成糊狀,厚厚地敷在疼痛處,每日換藥1次。此藥具有活血化瘀、通絡鎮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