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以血管損害為主要特征的腎小球病變,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此病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一般情況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多無明顯癥狀,但是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糖尿病腎病在臨床上分為腎小球高濾過期、靜息期、微量蛋白尿期、臨床期和腎功能衰竭期。此病患者在第一期時,多表現為腎臟輕度腫大及腎小球率過濾增高等情況;到了第二期,患者在運動后可能會出現尿蛋白的排量增高等癥狀,腎小球的結構也會發生改變;在第三期時,患者就會持續出現尿蛋白的排量增高等癥狀。由于前三期屬于糖尿病腎病的早期,患者若是及時進行治療,往往能使病情逆轉。不過,糖尿病腎病患者一旦出現大量的蛋白尿(尿蛋白試紙呈陽性),就等于進入了糖尿病腎病期,這時,患者的病情將不可逆轉。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病情一旦發展到第五期,其臨床癥狀就會進一步加重,還可能伴有貧血、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尿毒癥性腦功能障礙。那么,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預防腎病呢?
1.合理地安排飲食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進食香蕉、西瓜、馬鈴薯等含鉀較高的食物,還要限制豆制品的攝入,以免增加腎臟的負擔。患者在平日里可選擇低鹽、低糖、低脂肪及高纖維的飲食,并適當補充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被查出患有微量蛋白尿,則應盡量減少食用或禁食豆類及堅果等植物蛋白含量多的食物,以免增加腎臟的負擔。這時患者可適當攝入一些牛奶、雞蛋和瘦肉等動物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以滿足機體的需要。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應適當進行一些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
2.有效地控制血壓
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會對腎臟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糖尿病患者只有保持血壓穩定,才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平日里應嚴格限制鹽的攝入,并忌煙酒,以保證血壓的穩定。此外,患者還可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藥物進行治療,這些藥物能有效地減少細胞基質的分泌,并能促進其降解,從而可對腎臟起到保護作用。
3.嚴格控制血糖
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糖尿病患者只有保持血糖的平衡,才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要嚴格控制飲食,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服用降糖藥進行治療。不過,糖尿病患者一旦并發腎病,則應使用胰島素進行降糖。胰島素不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還不會對肝腎造成損害。此外,通過藥物治療血糖控制不良及出現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也應使用胰島素進行強化治療或使用胰島素泵進行降糖,以保證血糖的穩定。
4.避免腎臟受損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較長,患者自身還存在水鹽代謝紊亂、神經血管病變及血糖不穩定等情況,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伴有膀胱尿道功能障礙。由于此類患者膀胱的排泄功能受到抑制,進而便可引發尿路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日里應盡量避免進行腎盂造影等相關檢查,以免對腎功能造成影響。
5.糾正血脂紊亂
血液中的脂類物質若出現異常,則會使腎小球的體積增大,從而加重腎病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只有糾正血脂紊亂的情況,才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腎病。這類患者在平日里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盡量少食動物內臟等食物。此外,這類患者還可使用他汀類藥物和貝特類藥物進行治療,這兩種藥物不僅能升高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還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從而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脂紊亂的情況。
總之,糖尿病腎病不僅會減損患者的壽命,還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了預防此病的發生,病程超過5年的糖尿病患者,最好定期到醫院進行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尿蛋白的定性及24小時尿蛋白定量等相關的檢查,并嚴密監測血壓的變化,以便能及早地發現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