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張女士突然出現了腹瀉的癥狀。她自行服用了兩次黃連素片(每次吃3片),但并未見效。張女士以為服用黃連素的劑量不夠,于是又把藥量增加到每次服4片。沒想到,在用藥后張女士的病情進一步加重,一下午跑了5次廁所。當張女士的家人把她送到醫院時,她已經出現了脫水的癥狀。醫生認為,張女士的腹瀉是因感染了輪狀病毒導致的,而并非是細菌性腹瀉。黃連素、氟哌酸、瀉立停等抗生素在治療細菌性腹瀉方面效果很好,而對病毒性腹瀉則沒有治療效果。
根據致病原因的不同,腹瀉主要可分為兩種,即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是由大腸桿菌、肉毒桿菌等細菌導致的。病毒性腹瀉是由輪狀病毒等病毒導致的。這兩種腹瀉的病因不同,在治療時所使用的藥物也有很大的區別。那么,腹瀉患者應如何判斷自己患有哪種腹瀉呢?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夏興洲指出:在發生腹瀉后,人們可回憶一下自己在腹瀉前是否吃過不潔凈的食物。如果吃過不潔凈的食物,并出現了腹痛、排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癥狀,則很可能是患了細菌性腹瀉。細菌性腹瀉患者只要服用抗菌素進行治療,其病情很快就能痊愈。腹瀉患者若在發病前沒有吃過不潔凈的食物,就很可能是患了病毒性腹瀉。病毒性腹瀉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排稀水樣便等癥狀,宜使用藿香正氣丸、整腸丸和保濟口服液等中成藥進行治療。此類患者(特別是老年腹瀉患者)的腹瀉次數若過多,可加用蒙脫石散沖劑進行治療。許多腹瀉患者都想盡快用藥止瀉,以為只要不拉肚子就沒事了。實際上,人體在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后,會通過排便這種保護機制將細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排出體外。因此,腹瀉患者若不恰當地服用止瀉藥反而會加重感染及中毒的癥狀。一般來說,腹瀉患者只有在出現了多次便水樣便且無發熱癥狀時方可酌情使用止瀉藥。一旦出現了腹瀉次數明顯增多、排膿血便、發高燒等情況,應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夏興洲還指出,人們應在家里常備一些蒙脫石散,以便在發生腹瀉時服用。蒙脫石散也叫思密達、必奇,是一種不能被腸道吸收,并會附著在腸壁上的天然蒙脫石微粒粉劑。此藥對人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極強的固定和抑制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力,從而可從質和量兩方面修復腸黏膜細胞,改善腸黏膜的屏障功能。臨床實踐證實,蒙脫石散具有很好的止瀉效果,適合患有各種急、慢性腹瀉的成人及兒童使用。此藥的用法是:成人每次服一小包(3克),每天服3次,可將其溶解在50毫升的白開水中服用。蒙脫石散的副作用很小。有些患者在大量使用此藥后可出現便秘的癥狀。腹瀉患者若需聯合使用蒙脫石散和抗生素進行治療,應在服用蒙脫石散1個小時前或2個小時后再服用抗生素,以免影響抗生素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