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想當星媽
山東滕州女孩賈曉鑫,兩歲時就顯示出強大的表演天賦,母親王立煥一直引以為傲。
“俺是魏淑芬,今年未婚……”見兩歲的女兒頭上裹著圍巾,模仿小品惟妙惟肖,王立煥很驚喜:女兒是塊學文藝的料!一開始的這些小打小鬧,王立煥只當是女兒的娛樂,直到賈曉鑫4歲,參加棗莊電視臺舉辦的一次比賽獲得了最佳表演獎,她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女兒。從此,這個平凡的下崗女工在心里植入了一個大夢想——女兒有天一定能成為大明星。
“女兒啊,你好好學,以后把我和你爸接到北京,咱們也買個車,住個別墅。”小女孩似懂非懂,摸了摸媽媽的腦門,“媽媽,你是不是發燒了?”
王立煥卻下定了決心,一門心思地把女兒往表演這條路上領。沒和丈夫商量,她偷偷地拿出家中微薄的積蓄,買了一架鋼琴,請來當地小有名氣的音樂老師給女兒指導。
“短短幾個星期,她就能達到其他孩子一兩年都達不到的效果。”老師的肯定,讓王立煥更加堅信,當星媽的日子就在眼前了。所以,當老師建議她帶賈曉鑫去參加一系列演出和比賽時,她想都沒想就一口應允。
賈曉鑫確實也很爭氣,只要參加比賽,就能得獎,一時間大大小小的獎項拿了一籮筐,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街坊鄰居還給她編了順口溜,見她就喊:賈曉鑫, 小明星, 賈曉鑫, 小明星……每當這時,王立煥帶著驕傲的眼神打量女兒, 越看越覺得她“舉手投足、神態語氣,都開始透著明星范兒”。
爸爸卻不想當星爸
誰也沒有想到,這顆“小明星”卻差點成了王立煥和丈夫賈平的離婚導火線。
“她很癡迷,有時候跟瘋子一樣,我認為她就是一個瘋子,就是一個不過日子的女人。”賈平很無奈,他覺得妻子已經有點走火入魔。
最初,他也并不反對妻子培養女兒的才藝。比賽要做演出服,一套就是好幾百元錢,母女倆一月還要出去參加兩三次演出比賽。賈平只有向單位申請換崗位,從相對清閑的倉庫管理員換到了工資相對高一些、更辛苦的崗位上。王立煥已下崗多年,家里的開支就他一人撐著,賈平的工資怎經得起這樣折騰,請老師的費用都是從牙縫里省出來的。
但妻子卻毫不考慮家里的實際情況,著魔般地帶著女兒參加越來越多的演出和比賽,很多他都記不起是什么名字。她還不顧女兒的學業,隨時請假,時間最長的一次,她甚至給孩子請了3個月的假,為了去一家戲曲學院學習唱戲。
那次,賈平發火了:“孩子還小,她人生的方向盤在我們手上,如果你把孩子領錯路了,將來孩子大了懂事了,她會怨你的。”王立煥卻說:“砸鍋賣鐵也要培養!”甚至還動員賈平,“要不把房子賣掉吧,我們也搬到大城市去,方便培養曉鑫。”
賈平氣得渾身發抖。
觀點不統一,爭吵便會永遠繼續。終于在王立煥又一次帶著女兒偷偷去參加演出后,賈平看著空落落的家,決定離婚。母女倆回到家,賈曉鑫在柜子上發現一封信:“如果你愿意女兒去演出你就去,但有一個條件,我們要離婚,女兒給你可以。如果你還要過下去,那就不準帶女兒去演出……”
曉鑫嚇慌了,趕緊把信藏起來,怕媽媽看到。這個長期夾在父母戰爭里的孩子,偷偷流下了眼淚。父母都說為了她好,卻從沒有人問過她,你覺得什么才是好。
女兒是最好的融合劑
賈曉鑫藏得了信,卻阻擋不了父母離婚的腳步。
“離就離!”母親王立煥凄厲的叫聲至今縈繞在這個11歲的女孩心里。賈曉鑫“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爸爸,你不能跟媽媽離婚啊,媽媽,我不想要一個破碎的家庭……”這一跪,讓兩個大人震驚而羞愧,兩人短時間內沒再提到離婚的話題,卻開始漫長的冷戰。
賈曉鑫覺得,爸爸生氣,肯定是因為自己耽誤了學習。她拼命地學,可成績提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父母的一次爭執中,她了解到父母都覺得從前好,這個乖巧的孩子開始想辦法讓父母回味從前。
她用王立煥的手機給賈平發了一條短信:“寶貝,對不起,都是我不好,請原諒好嗎?”賈平正在沙發上睡覺,模糊中把寶貝念成了貝寶,“誰是貝寶啊?”等他看清短信,臉上的怨氣明顯消了很多。趁他睡著,曉鑫又用他的手機給媽媽發短信:“親愛的,都是我不大度,請原諒好嗎?”王立煥正在給女兒縫演出服,一看也抿嘴笑了,“小樣,你早該認錯了。”
當天晚飯時,家里的氣氛明顯發生變化。雖然父母沒有太多的話,可媽媽主動給爸爸夾菜,媽媽的這個動作,讓賈曉鑫很得意。
趁熱打鐵,她在七夕情人節時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爸爸買了最愛的百合,給媽媽買了最愛的玫瑰,然后用他們的名義送給對方。兩人終于打破了沉默,偶爾還會寒暄兩句。
但關鍵的矛盾不解決,沖突還是時有發生。一次兩人又為女兒的問題爭執,賈平問王立煥,“你那天給我發短信怎么說的?”“我才沒給你發短信呢,我還收到你發的一條呢。”這時,兩人才明白過來怎么回事。他們這才意識到,不能再一直把女兒當無知的小孩了。
夫妻倆靜下心來好好談了一次,然后問賈曉鑫:“你自己想干什么?”“我喜歡學習,也想上舞臺。” 賈曉鑫篤定地回答。
之前難以統一的理念,在女兒這里得到了融合,他們決定尊重女兒的意愿——既不放棄學習,又可利用假期參加文藝演出。
還沒成名的日子
2010年10月,王立煥一家搬到了濟南。擠在20平方米的儲藏室里,沒有陽光,也不通風。“鋼琴和聲樂兩個課時費就要2000元,我們只好住儲藏室。”王立煥眼神黯淡,“在滕州,我們家住的是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陽臺和走廊都種滿了鮮花。”沉默半晌,她又咬牙說,“在省城,不管是學表演,還是學文化,都比在小地方強,為了女兒,都豁出去了。”
為了方便照顧女兒,王立煥在濟南街頭擺攤賣漢堡,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中午11點收攤,然后給女兒
做飯,下午4點又出去擺攤,晚上7點收攤,再給女兒看看作業。
一個在當地賣了10年漢堡的人常會霸占她擺攤的地方,還常對她罵罵咧咧。王立煥并不理會,她說她知道那人擠兌她,但她不想搭理他,因為她有動力,她的孩子優秀。“前段日子,曉鑫參加比賽獲得獎金2萬元,給我買了一輛電動車。現在我是騎著電動車送她上學。”
只有在談到女兒時,這個普通婦人眼里才會放出光來。
丈夫賈平則在一家火鍋店打工,一月掙1800元。“從一個工人階級一下掉進打工的行業里去了。”賈平學會了自嘲。王立煥安慰他,“堅持吧,等曉鑫上大學了,我們就輕松了。”
不久前,賈曉鑫發明的多功能窗獲了金獎,校長親自把證書送到家里,說以后考大學還能加分。這讓賈平夫婦很是得意。
現在,一家人沒了吵鬧聲,但日子過得很艱辛,女兒成名那天究竟什么時候到來,王立煥和賈平誰也說不清。到了大城市,他們才知道,像他們這樣的父母太多了……
放下粗活,穿上盛服的王立煥和賈平,濃妝艷抹為女兒賈曉鑫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