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再是‘黑人’了!”70多歲的曹根新高興得像孩子一樣,緊摟著養子馮浩翔的胳膊。此時,距離馮浩翔做完胃部惡性腫瘤切除手術還沒多久,連日來的奔走,讓他肚子上長長的傷口隱隱作痛。“我的時間不多了。”他來不及顧及自己虛弱的身體,他要為養父追回失去了十多年的戶籍,讓他落葉歸根。
這份特殊的父子情緣得從6年前的那個雪夜說起。
2006年1月25日,杭州城下了一場大雪,流浪漢曹根新發現一個衣衫單薄、渾身濕透的年輕人倒在灌木叢中,無兒無女的老曹心底涌上一股酸楚。他把這個陌生的年輕人扶進了自己的被褥,擔心他冷著,又蓋了一件軍大衣,而自己披著件棉衣,哆嗦著蹲在一邊,一直守到天亮。
這個叫馮浩翔的年輕人醒來后,看著在一邊瑟瑟發抖、不住打瞌睡的白發老人,感激得抽出一把昨夜辛苦討來的工錢,數都沒數就往曹根新手里塞,老曹連連擺手。
這一年的除夕夜,馮浩翔沒有回家,他邀請救命恩人一起吃年夜飯。借著酒勁,曹根新道出了自己流浪街頭的辛酸經歷。看著眼圈泛紅的老人,馮浩翔當即產生了個念頭:“您跟我回去吧,咱們一起住,我把您當做父親,照顧您一輩子。”
馮浩翔至今說不清當初收養老人的原因,或許是曹根新的經歷,讓他回憶起了自己的過去。年少叛逆的他曾因違法入獄,傷透了父母的心,出獄后父母的白眼更是讓他如履薄冰。后來,他改了名字,遠離家鄉,整日整夜借酒澆愁。
“直到遇見老曹,我才找回做一個兒子應有的感覺。”說這話時,馮浩翔眼里透著暖意。在遠郊工地做水電工的他一大早就要出發,老曹總會站在門口,目送兒子離開。晚上,馮浩翔會帶回工地的飯菜,買上兩瓶啤酒,爺倆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有時候,馮浩翔回來晚了,還會給曹根新報平安,為此他專門給養父買了手機。即便馮浩翔加班到深夜,曹根新也一定等到他回來一起吃飯。“你能體會么,累了一天,回來看見門口站著一位老人,那感覺有多溫暖。”馮浩翔感慨萬千。
馮浩翔每個月給老曹六七百元的生活費,囑咐他中午一定要吃飽吃好,不用出去拾荒了。可苦慣了的老人背著他,中午很少吃飯。每次馮浩翔走后,他就拿出自己藏起來的編織袋,出門拾荒,有時候“收成好”,他才會吝嗇地給自己買個饅頭充饑。他常回到立交橋洞底下,和老朋友們敘敘舊。有幾個熟悉的面孔找不到了,據說就在這個冬天離開了。“不知是死了,還是去別處了。原本我也和他們一樣,現在卻有了遮風擋雨的住處,還有了一個孝敬的兒子。”他心里特別清楚,“這福氣是天降的,我不能成為他生活的負擔。”
正當爺倆相依為命平靜地過日子的時候,一場變故降臨了。
胃癌晚期,馮浩翔收到診斷書第一個反應是藏起來,不讓養父知道,可曹根新還是向醫生了解到了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進手術室的那天,老曹那雙長滿老繭的大手,一刻不停地攥著已經打麻醉藥的兒子,直到醫生拉開了他們。
手術后,70多歲的老曹守在馮浩翔身邊三天三夜沒合眼,給他接尿、換衣服、擦洗身子……回想起老人幫他剪腳趾甲的樣子,馮浩翔紅了眼圈:“這本該是我對他做的事情。”
得知老人身份戶籍落實的消息,馮浩翔心里的大石總算落地。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和老曹的這場特殊的父子緣分終究有曲終人散的一天,但至少,他們曾經溫暖過彼此的生命。對此,馮浩翔無比堅信。
特殊的父子緣,讓本不相識的兩個人成為彼此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