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延:27歲,網站程序員。
張雪:27歲,媒體編輯。
周延和張雪大學時相識相戀,畢業后兩人都留在了杭州,并很快登記結婚。“結婚不是一時沖動,是因為我們愛到一刻也不能沒有對方。”這是張雪當時最強烈的看法。
三年過去,昔日的大部分大學舍友還未來得及談婚論嫁,他們的婚姻卻已亮起了紅燈。
婚前兩人約好:30歲前不生孩子。張雪希望能好好享受幾年自由浪漫的二人世界;周延也覺得他們剛背上房奴的龜殼,事業又正處于打拼期,奮斗幾年,銀行里有積蓄了再生也不遲。
“但我們如今仍沒攢下一點積蓄。”
周延無奈地苦笑。他認為是張雪花錢大手大腳,愛網購造成的。
“每個月近4000元的房貸就已花掉我們一半的工資。他不愿做家務,我們下班都挺晚的,回家還要我來做飯,我來洗碗。我上班也累啊!憑什么家務就該是老婆做?最后誰也不做了,下班都去餐館解決問題,這也成了一筆很大的開銷。這些他都不算,就對我每個月在網上淘幾件衣服斤斤計較。”在張雪看來,女人每月買幾件衣服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存不下錢的責任完全在于周延:“當初要是他聽勸不一口氣買這么大的房子,要是他幫忙一起做飯,兩人的生活也不至于過得這么捉襟見肘。”
“我媽都說了,愿意來杭州照顧我們,家務就不用操心了,還能為我們理財。況且我買這么大的房子不就是為了雙方父母來杭州時能住得舒服嗎!她就不樂意我媽來!”在周延心里一直有個疙瘩,他覺得張雪從來就沒把他爸媽當作一家人。
兩人為此爭吵過好幾次。張雪總是那句話:來玩,多少天都沒問題;但要來管束我們的生活,一天都不行!周延最后提出的妥協條件是:張雪不再網購。
但網購就像一種慢性毒藥,看著又便宜又漂亮的衣服,張雪控制不了購物欲望,還是偷偷地買。新衣服總是要穿出來的,周延最終還是發現了。
“我就不理解了,連老婆每月四五百元的衣服消費都供不起,哪還有條件養孩子?如果沒有充裕的經濟條件,就別生孩子,這才是對大人和孩子負責。”正是張雪最后這句話,讓周延徹底紅了臉——在他聽來,這明顯是在嫌棄他沒本事養活家庭,沒資格讓她為他生孩子。
都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交流,但若是扯上金錢和男人的尊嚴,卻無疑等同觸動死穴。
張雪不想生孩子,周延直言自己無法勉強,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他無法向父母交代,不如離婚,大家重新去尋找各自想要的生活。
張雪沒想到,曾經那么愛她的男人竟將孩子看得比她更重要:“我不是不想要孩子,只是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情況下生孩子,以后會出現更多更多的矛盾。”
目前,兩人已開始協商離婚后的財產分配。
張雪感慨,兩人因為愛情走到一起,結婚前以為只要生活中有彼此就是幸福。但現在才知道,“原來買
得起房子、生得起孩子、每天能下館子、每月能買幾件新衣服、有錢去旅行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房子、票子、孩子,就像一環扣著一環的地雷,隨時可能引爆婚姻。這也是當今中國大部分年輕夫婦正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