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三十歲為壯,按照《禮記·曲禮上》的說法:“三十曰壯,有室。”意思就是說三十歲時,人的身體發育已經完成,已經是壯年,應該有家室了。成家就要擔負起責任,所以孔子在《論語》中說“三十而立”。
古代四十稱“強”。《禮記·曲禮上》記載:“四十曰強,而仕。”意思是說男子到了四十歲,智慧、氣力皆強盛,就可以出仕做官了。后遂以“強仕”為四十歲的代稱。如《梁書·張綱傳》:“且年甫強仕,方申才力。”艾則是指男子五十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孔穎達疏:“發蒼白如艾也。”艾草的顏色為蒼白色,也就是說,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頭發就蒼白如艾。也指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桓寬《鹽鐵論·未通》曰:“五十以上曰艾老。”唐代劉禹錫在《汝州謝上表》中也有“伏蒙圣澤,救此天災。疲羸再蘇,幼艾同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