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寬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網友普遍希望寬帶更寬、網速更快。當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緊推進寬帶普及提速工程,5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實施“寬帶中國”工程。當前,寬帶的發展在世界各國是怎樣的格局?寬帶對于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到底意味著什么?
呂廷杰:近年來,我做了很多關于寬帶方面的研究。首先,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核心思想是“調結構、轉方式”,而國家信息化的建設,特別是寬帶網絡的建設有助于實現國家“調結構、轉方式”的方針。比如,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可能依靠投資和出口兩個力量在驅動。當前,“轉結構”中投資驅動還將繼續,但投資的結構要發生調整。過去五到十年的投資比較注重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卻忽視了對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資。接下來國家注重對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資就是投資結構調整的體現。
與此同時,出口驅動受到國際整體經濟形勢影響較大。而良好的信息產業環境,特別是網絡產業發展,有助于發展現代服務業、拉動文化創意產業、促進電子商務等。所以,搞好寬帶網絡建設、做好信息化基礎設施,對我們國家拉動內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史煒:日本和美國是全球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尤其是美國。它的寬帶啟動與它的產業發展進程基本一致,換句話說,它的高端現代電子工程、信息化工程已經對最前端的信息技術提出了相應的需求。反觀中國,我國的寬帶建設早于整體產業的需求,我們關注更多的是老百姓的體驗。
主持人:我能不能理解成我國寬帶發展的切入點和別的國家不一樣呢?
史煒:可以這樣理解。這與我國整個經濟基礎有關,雖然當前我國是金磚四國之首,但我國是依靠傳統制造業的規模發展。而二戰后的金磚國家日本和德國,它們的發展切入點是高端技術。
主持人:說到寬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我國信息化的發展會讓哪些行業率先受益呢?
呂廷杰:我個人感覺文化創意產業受益比較大,另外就是電子商務相關的領域,當然某些國家的電子政務發展也比較快。如果再放大一點,現在有一個新的說法就是現代服務業,即對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相關產業都會有比較多的拉動作用。
史煒:除了呂教授剛剛提到的現代服務業,還有生產型服務業,即從原來的生產當中分離出來的專門做物流。物流其實對信息化的要求非常高,這些領域如果有好的引導政策,將對寬帶需求非常大。另外,工信部正在擴大三網融合的試點,如何將試點與寬帶計劃捆綁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三網融合”將非常空洞,但這需要政府的干預。第三,政府加強在大的行業領域中的政策管制,例如要求石油、鐵路、民航、金融等行業將寬帶融合到行業、企業的發展戰略中。
主持人:從現實國情來看,推動我國寬帶加快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點問題?發達國家的寬帶發展經驗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呂廷杰:我想談一下歐美和中日韓,在歐美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比較注重企業和商業的應用,而中日韓則以娛樂應用為主,這是非常典型的,被稱為東亞現象。剛剛史主任也談到了,我國比較薄弱的恰恰是典型的行業應用。例如前面談到生產型服務業———物流,很多人曾經問物流如何與信息產業連接?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所有的倉儲用信息化運營起來,所有的東西在PC中可視化,將產生一個非常精準、高效的生產運作過程,這樣的物流產業就是現代化物流。這正是我國需要加強的地方。
張文練:1997年,韓國經濟危機時,汽車制造業、鋼鐵行業等都非常低迷,在這種低迷的情況下電子產業的發展也跟不上世界潮流。此時,韓國政府提出一個“一石三鳥”的解決方案,對信息化產業進行大力推動和投入。一是韓國通過寬帶互聯網的發展及電子商務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電子商業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加強了電子產品和設備的輸出能力。二是韓國提出運用信息技術的成果縮短、簡化傳統企業管理操作流程,降低成本,為傳統行業找到新的出路。三是韓國政府做了巨大的投資,致力于普及個人電腦以及電腦應用教育,政府規定電腦教育是韓國初中的必修課程,還包括在公共圖書館、社區福利中心提供免費的個人電腦供使用。因此,當前,我國政府也應大力投入以及協調各部門。
史煒:當前,大部分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一樣,資金鏈很短,產業鏈很短,基本上拿不出投資資金做寬帶,很難在信息領域進行投入。同時,由于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等因素影響,要求企業拿出資金做創新型、拓展型業務確實非常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對整個產業體系導向等的一個通盤考慮。
呂廷杰:我曾經做過一個寬帶發展研究報告,分析顯示,寬帶發展落后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資金不足,同時,在所有寬帶發展快的國家和地區,寬帶建設60%以上的資本來自政府。同時,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激勵機制,出臺相關措施,例如向民營資本開放,創造可實施、可操作、公平合理的開放環境。
史煒:呂老師說的很對,未來我國的寬帶發展一定是國家的重點投入加上社會資本的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