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妓女從事的是一項高收入的職業,但同時,也伴隨著極高的危險。這或許印證了經濟學上的一條規律:高收益與高風險是成正比的。
妓女的被害是一個人人心知肚明的事實,然而卻也是一個為大家忽視的問題。這也難怪,中國向來有疾惡如仇的傳統,論及賣淫,人們往往關注的是其危害,是如何防治,所謂“非我族類,同株共滅”,視妓女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又怎么會考慮到妓女的被害性及對妓女群體的保護問題呢?然而,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是,從古至今,賣淫女作為一群弱勢群體,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和戕害,在黃泉路上,我們聆聽到她們微弱卻如泣如訴的哀歌。
在中國歷史上,妓女從來就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職業,她們的出身、地位都很卑賤,尤其在唐宋以前,許多王公貴族蓄養家妓,更是將她們視為物品,隨意送人,交換,甚至像牲口一樣殺掉。據《晉書》記載,西晉貴族王愷在家中設宴,在妓樂歌舞中,一位吹笛的樂妓不慎吹錯了調,王愷當即將這位樂妓活活打死。而北齊的盧宗道,行為更為殘忍。一次,他在晉陽主辦酒宴,賓客滿坐。中書舍人馬士達瞧見一位彈箜篌的妓女玉指纖細,忍不住叫道:“好漂亮的一雙手啊!”盧宗道聽到后,馬上要把這名妓女贈予馬士達。馬士達堅決推讓,說只不過是一句玩笑話,誰知盧宗道卻暗地里命令家人將這名妓女的一雙纖手割下來,送給馬士達。如此殘酷之行為,令人不忍目睹。不過,這樣的事例在魏晉時期并不鮮見,而且當事人理直氣壯,沒有絲毫的內疚之感,究其原因,還在于他們只將妓女看作了一件無生命的物品。
唐宋以后,家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妓女不再屬于某個人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處置,但她們的地位依然低賤,經常受到鴇母的羞辱傷害。民國時期的《北平娼妓調查》曾提到:“妓女之操此賣笑生涯,并不是盡人都是自愿的,其中因被壓迫而做妓女的,所受的刑罰,非常人所能想到,那些不堪入耳的咒罵更是司空見慣之事。而打則更是花樣不同,在平日當晚客人走后,妓女如有招待客人不周到的地方,或待客人太好,或那天買賣不好,就難免小受責打,打時用棍用鐵條都不定,最殘忍的如用火燒紅的通條來打,用貓放在妓女褲襠中,然后打,可說是慘無人道。其余如不許吃飯、罰跪、關在黑房、捆起手腳來審問等,都是她們常受的刑罰。”
然而,比起妓女在外面受到的危險與傷害,鴇母的刑罰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事實上,妓女受外面的傷害更為嚴重,這其中包括流氓地痞、心理變態者、搶劫殺人者等等。流氓地痞是滋生在妓女群體上的寄生蟲,他們變化著花樣收取妓女的“保護費”,狠狠地教訓不聽話妓女,并“享受”免費的性服務,懾于他們的勢力,多數妓女只有忍氣吞聲,忍受著他們的盤剝。而一旦碰到那些心理變態和存心搶劫殺人的客人,她們的生命財產就會遭受極大的威脅,并由此付出年輕的生命。
賣淫女之所以容易受到傷害,原因很多,但主要涉及到心理層面與現實層面。從心理層面上說,它是中國人傳統意識中疾惡如仇與不把妓女當人看的因素在作祟。妓女因為對社會穩定與社會道德上的負面作用,被列入“壞人”的名單。對妓女的傷害屬于“除惡”,因而不存在道德上的責任與內疚,認為是天經地義。這便為某些心理失衡繼而變態的人群提供了報復的理由與借口。
綜觀侵害妓女的犯罪嫌疑人,他們普遍認為妓女下賤,很臟,該殺,根本不把妓女當人看,而視作社會的害人精,將受到的“委屈”發泄到妓女身上。這些“委屈”,包括失戀、離婚、妻子外遇、妻子賣淫、下崗等等,事實上他們也屬于社會的邊緣人,學歷不高,家境一般,工作不如意,婚戀失敗,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他們對這個社會產生不滿,再加大多性格內向,不會選擇積極應對,容易埋下復仇的種子,一旦碰上合適的機會,便會突然爆發。社會轉型時期,由于妓女具有不勞而獲、招搖于市的特點,更容易成為對社會不滿者的出氣對象,這樣的心理一旦形成,便會積聚成可怕的破壞力量。
但這還構不成妓女被害的充分條件,從現實層面來說,職業的高危險性是造成妓女被害的最主要因素。其理由大致如下:
一.妓女能夠輕易致富,許多妓女身上都帶有大量現金或者存折、信用卡及其他貴重物品,容易成為犯罪分了的目標。一方面,出于職業需要,妓女一般都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各種首飾項鏈隨身佩戴;另一方面,妓女一般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出于安全的原因,錢財只能隨身攜帶。
二.妓女通常采取單獨行動,為了躲避親友熟人,她們選擇了陌生的異鄉,遠離了都市人群的正常保護,沒有戶口,連親人都無法知道她們的音信,以至她們死后,只能是游蕩于異鄉的孤魂野鬼。
三.出于隱蔽的原因,她們大多在夜間出沒,容易落入犯罪分子設下的圈套。
四.由于妓女從事的是一種見不得人的職業,因而即使遭到不法侵害,多數也只有忍氣吞聲,很少有人報警,因而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
五.由于妓女出賣的“性”是一種緊俏的“商品”,價格一般較高,當某些男性性欲膨脹卻又苦無嫖資時,劫財劫色的念頭油然而生。
在對賣淫女的被害性進行分析之后,我們再次回到這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如何看待妓女的被害性?妓女被害后,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事實上,賣淫女的行為并非十惡不赦,很多人是被逼迫的才從事這一行,我們應該給她們一個改錯的機會。而且在生命權面前,任何道德法則與法律法規都必須讓步。賣淫女雖然做錯事,但她的生命應該得到尊重,我們沒有權利漠視她的生命就此消逝。生命高于一切,任何人都應該得到別人的關愛,即便是有過失的人,我們也應該無私奉獻自己的愛心,因為只有我們這個社會互敬互愛,社會才能更加美好進步。
眾所周知,妓女對社會的危害性很大,傳播性病,敗壞社會風氣,破壞社會穩定,因而我國一直嚴厲禁止賣淫嫖娼行為,并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但當妓女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后,其合法權益是否就不應該受到合法保護呢?非也!雖然,妓女為客人提供“服務”和受到傷害同時發生,但這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不能混為一談。妓女從事的性服務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應該受到相應處罰,但同時,如果對妓女實施人身傷害,則一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便妓女所從事的色情服務為社會所否定,依然不會防礙她在被傷害時尋求法律保護的權利。一個現代、文明的法治國家,應該是所有公民的保護神,不僅保護善良,也一樣保護犯罪人的合法權益。
需要說明的是,對妓女群體的保護,并不意味著對其行為的默許與鼓勵,而是出于人道主義精神,基于維護社會整體治安的考慮。如果對妓女的合法權益不進行積極的保護,任其發展,表面上,妓女生存環境的惡化可以防止這一職業的蔓延,但從長遠上說,只會助長賣淫嫖娼這種丑惡現象的存在,惡化社會治安,進而損害整個社會的利益。這就像政府部門在娛樂場所推行安全套一樣,在賣淫嫖娼這種現象暫時不可能絕跡的情況下,使用安全套,將性病患率(尤其是艾滋病患率)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保護大眾的身體健康,不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嗎?
(編輯 喬恩)